在池州市贵池区的街头巷尾,一个个工会驿站如同繁星点点,是奔波的户外劳动者们歇脚、饮水、取暖、纳凉的温馨港湾。它们的存在,是一份城市的温度,如何让这份温度更可感、更贴心、更持久,池州市贵池区烟草专卖局工会(以下简称“贵池区局工会”)积极探索驿站服务功能,将传统的服务供给,转变为精准的“订单式”响应,让小小的驿站,迸发出新时代的强劲脉搏。
倾听:从“标准化”到“个性化”
工会驿站“标准化”配置——桌椅、饮水机、微波炉,虽解决了基本需求,却似乎总与劳动者们最迫切的期待隔着一段距离。
快递小哥杨磊说:“还记得以前能进来坐坐、喝口水,已经很感激了。但有时候手机快没电了,找不到充电口干着急;下雨天淋湿了,要是有个吹风机就好了……”这些细微处的“小遗憾”,正是服务升级的“大方向”。
贵池区局工会决定主动走出去、沉下去,开启“问需于民”行动。在驿站内、在配送站点、在环卫工人作业点,与快递员、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一线劳动者面对面唠家常、掏心窝,征集他们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困难”。
很快,一份满满的劳动者“心愿清单”逐渐清晰,除了充电插口、应急药品、雨具租借等硬件升级,他们更渴望一些“软性服务”,比如一场针对腰腿劳损的健康讲座,比如一次简单的血压测量,再比如开展消防安全讲座等等,甚至只是在疲惫时有一个能安心打盹儿的角落。
响应:将“清单”变为“订单”
倾听是为了更好地响应。贵池区局工会将收集到的“心愿”分门别类,转化为一张张具体的“服务订单”。
针对充电需求,对驿站进行电路改造,增设多类型手机充电接口;针对应急需求,配备创可贴、碘伏、藿香正气水等常用药品的急救药箱;针对雨雪天气,添置共享雨伞,设置简易的储物柜和图书角。
他们链接资源,将服务“送进门”。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在驿站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和健康咨询活动;邀请法律顾问,举办“普法微课堂”,用最浅显的语言讲解劳动权益保护知识。
建立驿站志愿者轮值制度,邀请有热情、有时间的职工参与管理,增强归属感;设立服务评价反馈机制,劳动者可以随时对驿站服务打分、提建议,让驿站的管理始终处于动态优化中。
回响:认可与赞誉背后的温情与笑容
贵池区局工会的积极探索,引起了区总工会的高度关注和赞誉。
区总工会在调研中指出:“贵池区烟草专卖局工会驿站的工作,真正体现了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他们不是被动地等待职工来适应服务,而是主动地让服务去适应职工,这种服务模式,精准、高效、充满人情味,为新时代建好、用好、管好工会服务阵地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这份赞誉,背后是无数劳动者脸上绽放的笑容。环卫工人苏晚娟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午休时到驿站,“不仅能吃上热乎饭,姐妹们还能一起聊聊天,感觉像回了家一样。”
外卖小哥喻峰则对新增的快速充电口赞不绝口,“抢单再也不担心电量了,效率高了,收入也多了。”
“订单”服务传递出一个清晰而有力的信号,工会组织始终在身边,而且愿意倾听每一个声音,尊重每一项需求。这份尊重与回应,极大地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让劳动者们真切感受到“娘家人”的贴心和可靠。
驿站“订单”服务,是服务升级实践,启示我们,新时代的工会工作,必须始终怀着对劳动者的深厚感情,俯下身去,倾听最真实的声音,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美零距离”。(吴姚、章爱华、张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