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橘乡黄岩处处跃动着法治的音符。围绕“八五”普法收官与法治烟草建设,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立足常态化、长效化普法机制,推动法治宣传下沉一线、精准触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多维度普法活动,让法律知识走出书本、走进生活,真正在基层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古桥新韵:法治竞赛热在网红地标
午后阳光洒在千年古桥五洞桥上,青石板路映着斑驳光影,游人络绎不绝。桥头榕树下,黄岩烟草设立的“全国烟草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展板格外醒目,吸引了往来市民驻足参与。
“来来来,扫码答题,学法律知识还能抽奖!”志愿者洪嘉迎热情地招呼着过往行人。不少年轻人一边看题一边用手机搜索答案,互相讨论,气氛热烈。“这题我会!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不能向未成年人卖烟!”“真假烟鉴别要看拉带头和印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古今交汇的风景中完成了一次法治知识的“趣味闯关”。
近年来,依托区内人气景点和文化地标,黄岩烟草打造了“法治文旅融合”常态化宣传模式,在五洞桥、九峰公园等网红打卡点设立固定普法驿站,结合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形式,让市民在游览之余轻松获取法律知识,实现“景中有法、法润无声”。
“这种形式好啊,我们出来散步,既能活动筋骨,又能学习法律知识。”家住附近的陈先生赞许道。
图为志愿者在指导群众参与知识竞赛
一路同行:护“未”成长在路上
“您好,我们是黄岩烟草普法志愿者。这是我们的‘护苗行动’宣传页,您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在黄岩实验小学附近,普法志愿者徐卫琦一眼注意到一对母女正在路边休息,便主动上前,温和地递上一份图文并茂的未成年人保护普法折页。
图为志愿者在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
这样的场景在黄岩街头已成为常态。为了让普法宣传充分融入日常,黄岩烟草建立了“流动普法小分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人流密集区开展动态普法,让一场场原本寻常的街头偶遇,因为一份传单、几句讲解,变成一堂堂生动的法治微课堂,在“随行普法”与“温馨提醒”中让法治关怀如影随形。
夕阳共读:民法典照亮乡间夕阳红
黄昏时分,院桥镇繁荣村的农村公园树荫下,十多位银发老人围坐在一起,每人手里拿着一本民法典小册子。普法志愿者王建群正在用地道的黄岩方言,为大家逐条讲解继承、赡养、土地流转等老人最关心的法律问题。
“张大伯,您上次不是问宅基地能不能过户给城里回来的孙子吗?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二条说得清清楚楚……”志愿者王建群一边说着,一边把法条转化成方言俚语,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插话提问。
针对农村老年群体,黄岩烟草精选与老年人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款,创新性编制普法三句半、顺口溜,配备方言讲解员,让法律知识以最亲切的方式走进老人心里。黄岩烟草还经常组织“香溢”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反诈宣传活动,用质朴的乡音讲解电信诈骗分子常用的诈骗手段、作案方式,指导大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前觉得法律都是你们年轻人的事,今天一听才晓得,我们老人家养老、传家,桩桩件件都跟法律有关!”七十多岁的王彩方感慨道。
图为志愿者在讲解《民法典》
法治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普法宣传需久久为功。下阶段,黄岩烟草将继续探索“场景化、生活化、精准化”普法新模式,让法治从纸面走向地面、从语句变成共识,真正为百姓生活护航、为基层治理赋能,为橘乡大地绘就一幅更具温度和深度的法治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