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全球领先的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简称“沙利文”)主办的第十九届沙利文中国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暨第四届新投资大会“出海分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以“智航四海,链启全球”为主题,集结全球产业领袖、智能制造企业、投资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代表,共探中国制造业出海的发展路径与新机遇。
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贾庞先生主持会议 沙利文供图
当前,全球产业格局加速调整重塑,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深度转型与战略机遇交汇期。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度融入生产环节,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出海”已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实现增长、分散风险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多企业通过海外投资、跨境并购、本地化布局开拓新兴与高端市场。
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贾庞在欢迎致辞中表示,智能科技出海既是国家战略关注重点,也是资本市场聚焦领域。沙利文长期为智能科技行业提供专业服务,见证一批明星企业崛起与出海,而如何借助新技术、新经济模式形成协同效应,走出全球化创新之路,是行业亟待探索的重要议题。
论坛上,多位嘉宾围绕中国企业出海的挑战、策略与区域机遇展开分享。沙利文合伙人兼中东、南亚、北非区总裁RobinJoffe指出,中国品牌国际扩张面临法规许可、文化适应等多重挑战,开拓中东市场需与当地法律顾问合作、传递本地化品牌形象、建立区域合作伙伴关系,关键在于“赢得市场一席之地,保持发展韧性”。
日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骏结合企业实践分享出海经验。作为中国工业X射线领域龙头企业,日联科技将新加坡设为海外收并购主阵地,在全球布局6大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产品远销70余国。他建议企业出海首选世界工业制造产业中心,如东南亚在产业转移承接、营商便利性上优势显著,欧洲匈牙利在产业协同、税收等方面适配性强;同时提醒“出海很热,但头脑别发热”,需依托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与高素质人才优势稳步推进。
沙利文高级副总裁兼马来西亚负责人HazmiYusof分析东盟市场机遇,指出东盟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成员国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但整体开放活力强,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其最大贸易伙伴。当前东盟在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升级、能源转型等八大领域蕴含增长机会,且正借鉴“中国经验”加强互联互通、推动经济特区发展,为中企提供广阔空间。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吴艳军博士聚焦新能源企业出海,提到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激烈,而海外市场潜力巨大。瑞浦兰钧出海旨在提升国际品牌力、融入全球产业链,其印尼生产基地规划正是看中当地庞大人口基数、丰富镍资源及政策支持。他强调,中企出海需深入了解各国政策文化,建立合规体系,且持续技术研发是立足根本。
沙利文日本总裁HiroshiYamamura建议中国企业关注日本市场特点,指出日本“超高龄化”“少子化”等趋势具有先行性,老年群体、千禧一代与Z世代等是重点目标群体,当地消费更看重可持续性、高效性与安心感。中国企业需注重传递“品质、安心、信赖”,并重视语言文化与法规适配。
上海凌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汪海明博士、锌盾科技副总经理庞君分别从新材料、防腐涂料领域分享出海策略。汪海明指出绿色低碳、高性能化是新材料行业趋势,中企可依托政策红利、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势出海,凌凯科技已通过“多元市场、技术突围”策略覆盖全球五大洲;庞君表示,企业出海的主动拉力是全球市场的巨大机遇。锌盾科技聚焦海洋经济领域的高端防腐蚀需求,核心目标是让 “中国防腐蚀技术与行业标准” 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行业标杆。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总结中企出海趋势,认为中国企业正进入全球扩张新阶段,“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制造”深化发展,绿地投资成为主要模式之一,先进制造、TMT是热门行业。她提到,中企出海正从“单点突破”转向“本地化深度发展”,本土销售、研发、供应链一体化布局成趋势。
论坛现场,沙利文发布《新型功能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系统梳理全球新型功能材料行业生态与发展格局,深入分析锂电材料等细分领域潜力,展现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国际化布局上的实践路径,为行业及投资者提供前沿参考。
此外,论坛还举办“企业出海的协同突围与生态共建”圆桌对话,瑞浦兰钧、凌凯科技、安永等机构嘉宾围绕智能科技行业海外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分享成功经验、探讨创新思路,为中企出海提供多维度参考。
本次分论坛的举办,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搭建了全球化交流平台,通过汇聚多方智慧,为企业出海厘清路径、破解难题,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在全球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