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至22日,楚雄师范学院4名学子组成“薪火扎西·双遗新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革命老区威信县,以沉浸式研学、务实性调研、互动式传播,串联红色遗产保护与苗族非遗传承,在行走与实践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寻非遗根脉,在文化传承中赋能:在水田湾子苗寨村,实践团沉浸式体验苗族文化:踏过印刻岁月的青石板路,与村民围坐听村寨变迁故事;换上绚丽苗族盛装,伴着芦笙旋律学跳芦笙舞,触摸苗寨的烟火气与文化根脉。
走进威信春圆蜡染工坊,队员们向非遗传承人古师傅系统学习蜡染技艺。从铅笔勾勒图案、熔蜡控温,到手握蜡刀“以蜡为墨”、浸染脱蜡,大家在反复尝试中克服“蜡刀不稳”“染色不均”等难题,更创新融入“扎西会议”元素,让传统工艺与红色文化碰撞出新颖火花,让苗族蜡染这一非遗技艺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新活力。
搭互动桥梁,让红色精神活起来:7月22日,团队在威信县老街举办有奖竞答活动,将红色知识转化为生动互动。一道道题目引发居民与青少年踊跃参与,答对者收获奖品,答错者也在志愿者讲解中补学知识。
此次实践,楚雄师院学子以青春视角串联红色与非遗“双遗”资源,既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也用行动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