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创意邂逅岭南沃土,当高校智慧注入乡村振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7月4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数字创意学院“形意突击队”的师生深入湛江廉江市新民镇,开展了一场聚焦“农产品包装升级”与“城市VI形象塑造”的深度调研与创意实践。他们以设计为笔,以创新为墨,致力于为廉江新民绘就“产业兴、城镇美”的崭新画卷,是广东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
(图:形意突击队合影 黄熙 供图)
精准把脉:洞察需求,锚定设计发力点
在廉江市新民镇党委副书记揭育行的带领下,突击队师生先后走访了湛江市乡村振兴产品专馆新民运营点、廉江市新民陈华粉厂、湛江市九津食品有限公司、廉江市德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廉江市德道茶叶科技有限公司。他们深入生产车间、产品展厅,与企业负责人、农户面对面交流,进行了一场扎实的“田野调查”,并锁定核心痛点:
1、农产品包装待升级: 廉江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但部分包装陈旧同质化,未能充分展现地域文化与生态健康优势,制约品牌价值与市场拓展。
2、城镇视觉形象待凝练: 新民镇拥有独特的历史底蕴、产业特色和自然风貌,但缺乏系统、具有现代感和地域标识度的城市品牌视觉体系,影响形象塑造与文旅吸引力。
这些发现,不仅清晰勾勒出设计赋能的精准方向,也为突击队后续的创意实践与解决方案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图:形意突击队师生走访企业 柯杉 供图)
智慧碰撞:专业赋能,初显创意锋芒
调研不仅是发现问题,更是寻求解决方案的开始。在走访新民陈华粉厂时,指导老师陈静霞现场展示了团队成员前期结合课堂实践,专为新民米粉设计的概念性包装方案。 该方案尝试融合传统工艺元素与现代简约设计语言,突出“匠心”与“地道”的核心价值。
企业负责人在肯定设计思路的同时,也结合生产实际成本、材料工艺、线上线下的不同展示需求以及目标消费群体偏好,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这种“高校创意”与“产业一线”的即时碰撞与深度对话,正是“设计助农”从理念走向落地的关键一步。
(图:带队老师向企业负责人介绍作品 李一曼 供图)
深化合作:校地携手,共绘振兴蓝图
此次实践,其意义远不止于一次暑期的社会调研与设计尝试,更在于探索建立高校服务地方的可持续模式。在龙村党群服务中心,团队与新民镇党委书记林国汉、党委委员张崔勇、龙村村委书记郑兵祥等进行了专题座谈。队员们详细汇报了调研发现和初步设计构想,展现出用设计智慧服务地方发展的强烈意愿和专业潜力。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新民镇“缀美行动”的规划研讨会,与当地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度交流,为城市VI设计积累素材。会上,双方一致认为,此次“形意突击队”项目是深化校地合作的新契机。新民镇热切期盼借助广外艺在数字创意领域的学科专业优势、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及青年人才资源,找准高校智力供给与地方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点。
基于此,合作目标明确为:一方面,解决当下痛点,为廉江农产品打造特色包装设计方案,提升产品价值;为新民镇构建城市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提升城镇形象。另一方面,探索长效机制,通过探索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合作模式,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廉江新民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图:研讨会后合影 柯杉 供图)
展望未来:青春执笔,续写乡韵新篇
此次廉江之行,是广外艺青年学子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将课堂所学、专业所长融入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展望未来,这支年轻的队伍将深耕廉江新民,深化产教融合,坚守劳动精神,弘扬创新之光。用设计之笔点亮乡韵之美,激发产业与城镇活力,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陈静霞、吴晓鸿、黄熙、邓佳欣、李一曼、欧阳嘉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