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二分蔬菜大棚创造出的小康奇迹

2020-08-04 08:33:2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金刚 通讯员 谷志方 高慧锦)“三伏天”正是蔬菜大棚闷棚的最佳时候,闷棚后能杀死土壤中的顽固性害虫,减少病虫害发生。八月初的室外气温高达36度,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的张香

本台讯(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金刚 通讯员 谷志方 高慧锦)“三伏天”正是蔬菜大棚闷棚的最佳时候,闷棚后能杀死土壤中的顽固性害虫,减少病虫害发生。八月初的室外气温高达36度,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的张香莲冒着酷暑正忙着把风刮开的棚角重新压实。

22年前,张香莲的丈夫因脑瘤去世,那时她的大儿子5岁,小儿子才3岁,公公车祸瘫痪几年后去世,婆婆长年有病,她靠几亩地和打零工勉强度日。2014年,家里因学因病被认定为贫困户。

张香莲所在的村是日光温室专业村,但张香莲一家成为村中的另类,怎样让她脱贫成为乡村干部的头等大事。梅桥村的支部书记梅根清是大棚种植的能手,又是蔬菜合作社的理事长,看着张香莲不能外出务工,又没有增收的渠道,常年挣扎在贫困线上,心里十分愧疚。

2014年6月,他在村两委班子会上号召大家帮助张香莲如期脱贫。梅根清为张香莲协调建棚小额贷款两万元,租来挖掘机开始挖日光温室。一周过后,一座长100米宽8米,占地2亩多,棚内净面积1.2亩的棚体建成。蔬菜合作社赊销给张香莲2500多平米的棚膜、20方有机肥、20袋高效低毒农药,让她和村里的种植能手结成帮扶对子。

从2014年9月开始,张香莲把黄瓜苗移栽到棚里后,就专心管理她的“宝贝”。棚里没活的时候,她就到别人家的棚里转转看看,对比黄瓜苗的长势,找找差距问清原因,改进管理方法。逢刮风的时候,草苫子收不起来,放不下去,困难时候,村委的干部及时赶到进行帮助。下雪天,她就住在日光温室的耳房日夜坚守,每半小时刮一次雪,防止压塌。冬天,她的手勒出了口子鲜血直淌,脸上的冻疮结了痂,她都倔强的忍了,张香莲成了村里最风风火火的女人。

勤劳换来了丰收,11月,张香莲的第一茬黄瓜下来,收获600斤,每斤1元,一次卖了600元,张香莲高兴的一夜没有合眼。从此干劲更足了,热情更高了。当年,张香莲的1.2亩净棚面积亩产黄瓜达到3.5万斤,1.2亩黄瓜总产量达到4.2万斤,年收入达到4.2万元。还清了贷款,还了合作社赊欠款,当年盈利一万元。

第二季,张香莲就和全村最有名的种植户暗暗较上了劲,隔三差五去人家的棚里看看,用的啥药、施的啥肥,咋疏瓜打叉,琢磨着学、学中干。年底算账,张香莲的亩产达到4万斤,每斤平均价格达到1.2元,1.2亩地总产量达到4.8万斤,年收入达到5.7万多元,除去各项投资,盈利四万多元。

2015年的春节,自从儿子病逝后从无笑脸的婆婆,露出了十多年来的第一次笑容。2016年,张香莲的大儿子在漯河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每年收入2万元。二儿子考上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7年,投资20多万元的两层小楼拔地而起。2018年,张香莲一家顺利脱贫。

脱贫不是终点,是小康生活的起点。2019年,政府出资5万多元,对她的大棚进行了升级改造,由100米增加到 122米,由竹木的棚变成了钢管棚,承重能力更强,增加了卷帘机更省力,棚体增高后空间更大、保温性能更好。看到崭新的大棚,张香莲的信心更足了。2019年秋季到今年的夏季,升级改造后的大棚收入达到六万多元。7月到9月大棚的休棚期,张香莲也不闲着,在韭园镇混凝土搅拌站做保洁员,两个月还能挣上五千多元。

如今,张香莲一家,人均达到1.2万元,家中电器一应俱全,张香莲用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在一亩二分的蔬菜大棚里创造出了小康的奇迹。

编辑:陈盼超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