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在豫东农村,就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是种粮能手,负责种植,儿子大学毕业,负责线上销售和管理。在小康路上奋力前行。
眼下,种粮能手刘天华正忙着管理托管的3万亩土地。2009年流转400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刘天华成为商水县第一批种粮大户。如今,规模上去了,他一直在思考怎样提高种粮收益。
周口市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说:“农民有句俗话,种地不认爹娘,你对起它,它对起你。这几年为改良土地,我们利用机械化,将秸秆收集起来,通过科技手段,28天腐熟烂了,又简便又环保,这样为绿色农业打下了基础。”
去年,刘天华通过施用农家肥,实现了化肥减半,每亩可以节省五六十块钱。同时,尝试中药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小麦品质得到提升。
周口市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说:“颜色好,品质好,筋度也好,现在我们一斤卖到2块5左右。”
在大田种植上,刘天华是一把好手,但是离懂新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还有距离。2014年他的儿子刘记森大学毕业后带领8位同学回到了合作社。从此,在耕地、播种、到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各个环节,合作社都逐步向现代化迈进。经过6年的磨砺,刘记森和他的伙伴已经成为懂农业、农机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全能手,合作社的收益也大幅提升。
刘记森说:“像石磨面、芝麻叶和香油,我们通过互联网,我们销售得特别好,这个芝麻叶,一年销售了5万多件,石磨面我们销售几十万件。”
下一步,刘天华计划让合作社里的每个大学生包一个村,实行整村连片土地托管,开展绿色品牌化种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深耕细作。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张博越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