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贺潘海:年俗注入新风尚 电子鞭炮带来致富路

2022-01-25 18:23:3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 临近春节,各地的年销产品销售火爆。在周口商水县魏集镇的产业扶贫车间,90后的返乡创业青年贺潘海通过生产红灯笼、中国结、电子炮等“年味儿”产品,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记者前去贺潘海的车间

本台讯 临近春节,各地的年销产品销售火爆。在周口商水县魏集镇的产业扶贫车间,90后的返乡创业青年贺潘海通过生产红灯笼、中国结、电子炮等“年味儿”产品,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记者前去贺潘海的车间采访时看到,工人们正在操作台上一片忙碌,因为需要出厂调试,噼里啪啦的仿真鞭炮声此起彼伏,现场的“年味儿”浓郁。贺潘海也在忙着发订单,从早上6点起床一直忙碌到近10时还没顾上吃早饭。

这几天,贺潘海的电子鞭炮订单一波接着一波。每天一大早,村民们都会来到生产车间领任务,回家组装灯串。产品的畅销也给附近村庄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今年31岁的贺潘海2015年返乡创业,开了个灯笼加工厂,但市场上同类产品不少,销路并不理想。随着各地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样式喜庆低碳环保的电子鞭炮成了年货市场上的新宠。贺潘海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商机,看准市场说干就干,他先后到广东、浙江等地学习制作技艺,掌握了技术后,他带领员工开始尝试电子鞭炮生产。

“第一年是拿别人的成品去卖的,第二年开始自己做了一点,有几万串吧,后面慢慢的销量越来越大,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拿别人做的电路板,我这边简单的焊接,装一下成品,主要是靠手工来完成的。”周口商水县魏集镇党桥村扶贫车间负责人贺潘海说。

有了做电子炮的手艺,贺潘海接的订单也越来越多,通过免费的培训,不少村民在他的厂子里上了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现在在这干活儿就跟锻炼身体一样,天天挣个五六十块钱,自己忙了随即可以走。”村民苏桂玲说。

2021年,贺潘海的灯笼生意迎来了飞跃,这一年,他和另一位电子产品厂的朋友一起,以年薪20多万元的报酬,“引进”了一位电脑程序员,负责自主研发电子鞭炮的主板。

高价聘请的工程师果然不负众望,通过编程制作主板、写芯片程序以及做开发方案,很快就做出了声、光、电效果俱佳的新型电子鞭炮。2021年一年,贺潘拍就卖出了电子鞭炮十五六万串,自己做的电路板也卖出去了十多万个。不仅自己致富了,也给村民们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这个新款的电动灯笼今年也测试了一下,效果不错,明年大规模的去做,把这个规模做大一点,能够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致富,其他人有愿意来学这个电子鞭炮和灯笼的,我可以把这个技术交给他们,我们大家一起抱团发展,把这个灯笼电子鞭炮规模做得越来越大。” 贺潘海说。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沈琳桂 许伟光

编辑:陈盼超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