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周口:匠心传承非遗美味 百年元宵争俏市场

2021-02-24 12:28:5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 元宵是正月十五餐桌上的“主角”,在周口,传承了百年的“穆记元宵”坚持纯手工制作,传统老手艺延续着老口味,令广大市民对“穆记元宵”情有独钟。随着元宵佳节的临近,周口关

本台讯 元宵是正月十五餐桌上的“主角”,在周口,传承了百年的“穆记元宵”坚持纯手工制作,传统老手艺延续着老口味,令广大市民对“穆记元宵”情有独钟。

随着元宵佳节的临近,周口关帝庙小吃市场的“穆天成老式蜜汁元宵”销售火了起来,摊位前购买元宵的市民一拨儿接着一拨儿。

 “老口味的这种元宵确实不错,我们家的人都喜欢吃这种。”市民孙女士说。

“穆记元宵”第五代传承人穆瑞告诉记者,她家的元宵伴随了好几代周口市民。每年的腊月十五开始,生意就逐渐好了起来。由于是传统手工技艺,做出来的元宵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每一粒元宵都能让大家吃出满满的回忆。

“小的时候我的爷爷告诉我,他的爷爷以前是在清真寺当阿訇,然后那个时候民末战乱比较多,北京的一个八宝元宵的传人,来到咱们周口正好住到清真寺,跟太爷爷关系都比较好,后来他走的时候把这个手艺传给了我爷爷的爷爷了,然后就开始摆摊儿卖元宵,世代相传。”穆记元宵第五代传承人穆瑞说。

穆瑞的父亲穆天成是“穆记元宵”的第四代传承人。采访中,穆天成为记者“秀”了一把元宵盘馅儿、打型、切馅儿的制作手艺。穆天成说,制作元宵的每道工序都是个功夫活。不仅要有臂力,更要有眼力,只有这样做出的元宵才能大小均匀,个头一致。

“手工做必须用这个东西把它拍瓷实,拍瓷实以后才能切,你不把它定型拍紧,他这个刀下去以后它是散的,切的时候一是两个胳膊得硬着,二是靠眼力,眼就跟尺子一样,顺着刀刃走,这就是四十年的功夫。”穆记元宵第四代传承人穆天成说。

在穆天成的院子里,有一株碗口粗的桂花树。穆天成的老伴儿马秀梅说,这棵树可是她家的“宝贝”,跟着自己三十年了,历次的拆迁中,她们家搬到哪儿就把树带到哪儿。

“这一棵树跟我挪了三次了,是桂花中的极品“金丹桂”。每年俺的这个馅儿里面放的桂花用的都是它,不够了俺闺女在网上再定一点儿,用的是真材实料,原生态的东西。”穆天成爱人马秀梅说。

从原材料到成品,“穆记元宵”把生态绿色贯穿整个制作过程。经过数十年的传承,2015年,“穆记元宵”以“穆天成手工老式汤圆”的“身份”进入周口市川汇区“非遗”行列。大女儿穆瑞扛起了传承发扬这门手艺的大旗,新注册的“穆天成老式蜜汁元宵”商标也即将通过审批。

“既然做了非遗的传承人,我还要坚持手工制作,让咱的咱们周口人还能尝到传统的老工艺,吃的的时候,还能想到儿时的味道。”穆记元宵第五代传承人穆瑞说。

“我们今天就过来采购他的元宵的馅啊,包括他的面。然后拿到我们的园区,让孩子和家长,然后动手自己来做,感受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魅力,传统节日的文化,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把这些传统的东西传承到下一代。”周口木子幼儿园负责人张玲说。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振伟 沈琳桂

编辑:陈盼超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