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周口市以川汇区、淮阳区组团发展为引领,高位推动川汇区、淮阳区、商水县一体化规划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
正在建设的平安路东延项目西起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杨庄,东至国道106淮阳刘老家,路线全长约9.5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双向八车道,年底前有望建成通车。届时,周口与淮阳之间又多了一条快速通道。
平安大道东延项目建设总负责人刘广坤说:“水稳碎石基层已经完成70%左右了,下一步,我们施工单位对剩余的工程量进行详细分解,抓节点、抢工期,确保这个项目尽早通车。这条路修好之后,对川淮片区将来的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川淮片区城市设计范围约14.2平方公里,主体功能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除了已经完成的文昌大道东延、周淮路改造提升和正在建设的平安大道东延项目外,按照规划,未来还要将新北环、建设大道东延至淮阳,加速中心城区与淮阳互联互通,着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绿色低碳为底色、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城市新区。目前,各项目正在规划和实施。
运河古镇作为川淮片区实施的重要文旅项目,6月份一期项目盛大开街,风景秀丽的老运河、古朴古色的建筑群、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深深吸引了本地市民及周边城市游客前去打卡游玩。
周口运河古镇项目经理周娟说:“我们的建筑多以唐宋风格为主,兼有明清和民国风格,开街之后,平时的客流量大概在5000到8000左右,像节假日,最高可达到20万人次,也是打造川淮片区的一张新的名片。”
谋一域必先谋全局。周口立足长远发展,坚持“临港新城、开放前沿”发展定位,按照“前瞻三十年、编细十五年、编实‘十四五’”的要求,以建设300万以上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科学规划建设川淮片区,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形成规模效应,推动川淮商一体化规划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区龙头,以龙头带动形成“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千村”全域空间发展新格局,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辐射力和带动力,着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商水的邵先生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来往高铁周口东站不是家人送就是朋友接。近一段时间以来,邵先生麻烦家人和朋友接送的次数减少了,36公交成为了他出行的优先选择。
商水居民邵长运说:“商水与周口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坐公交也是一种绿色出行的方式,节能减排。沿途还可以观看周口与商水的风景,感觉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
商水县公交公司总经理胡猛说:“近期的规划就是与富民路的一个对接,中原路还有武盛大道的一个贯通,这三条路贯通以后,我们商水公交公司会规划三条发往中心城区的公交线路,更好地为川淮商的一体化建设服务。”
为加快周商一体化融合,商水县确立“南向、西进、北融、东联”的发展方向,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中,坚持用周口标准规划商水、建设商水,以扩充产业集聚区片区、承接周口疏散功能片区、提升休闲服务后花园片区、构建港口经济片区为重点,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充实周商一体化载体支撑。目前,已经完成《商水县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商水县城东商贸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9个,有效保障了商水与中心城市规划无缝对接。
商水县发改委主任蔡国栋说:“围绕五个融接,着力推动县城区与中心城区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加快推进交通、电力、信息化、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设施、物流仓储网络、公共服务体系与周口市区的全方位连接。在西区,在农业、产业上是深度的融合,在东区我们实行文化、交通服务、商贸物流方面的无缝对接,八一路以东,我们谋划了一些商贸物流项目,真正与周口市区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的一个局面。”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郑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