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
【育先机开新局 走在前更出彩】栏目刊发
《周口市组织开展“考古周口”活动
持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影响力》,
点赞“考古周口”系列文化活动。
4月30号,市委书记刘继标作出重要批示:近年来,我市考古工作成绩斐然,“考古周口”文化访谈电视节目,不仅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也展现了周口文化的深厚底蕴,办出了精品,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影响。要深入挖掘价值内涵,讲好文物故事,让我市考古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周口是文化资源大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出土文物30余万件。今年以来,该市充分把握当期文化繁荣发展机遇,举办"考古周口"文化活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提炼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精品内容,借助《考古周口》文化访谈节目系列播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至目前,《考古周口》专题片已播出3期,各类平台累计浏览量超6000万人次。
坚持专业性与普及性相结合
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内涵
抽调有关专家和部门人员成立工作专班,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论证研讨的基础上,将全市重要考古发掘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14个文物点确定为主体,实施系列研究阐释。
★一方面,开展专业性解读。围绕14个文物点,策划设计"小切口"选题,依托客观准确的背景资料,梯次实施深度专业解读,体现权威性和严谨性,每月以一期30分钟电视节目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同时,邀请国家、省市文化学者等,对节目内容及形式进行指导把关,确保表述严谨、内容详实。已播出的第一期、第二期《神秘古城——平粮台(上、下)》,第三期《时庄遗址探秘》,邀请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时庄遗址挖掘负责人曹艳鹏等作专题阐述解读。
★另一方面,开展普及性宣传。创新表达方式,既保证通俗易懂又体现艺术效果,真正让群众看得懂、感兴趣、有收获。《考古周口》电视专题片开播前,通过本地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全渠道预热宣传、提前造势。播出时,通过抖音等线上平台同步直播,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坚持真实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展现传统文化时代魅力
全方位展现文物遗存,真正讲好历史故事,切实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展示文物遗存。综合运用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利用文化访谈电视节目,发挥画面镜头、专家解说等视听联动优势,使观众"现场亲临"考古遗址,"零距离"观测文物。同时,借助当前淮 阳太昊陵庙会人流量优势,联动举办平粮台古城遗址、时庄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图片展,集中展出近年来考古发掘成果。
★二是讲述历史故事。注重以探秘视角还原考古发掘过程,讲述文化遗址等背后的历史故事,以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将文物和历史联系起来。如,紧扣"三最"特点讲述平粮台遗址,将其中国最早的方形城市、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辙痕迹、最古老排水系统的故事讲清讲透。
★三是还原实物实景。采用航拍等技术,拍摄记录建筑群外观、文物细节,全方位展现文化遗址、历史文物、文保单位等实物实景。同时,运用3D、VR等新技术,通过情境化、立体化呈现,还原历史场景,复原文物原貌,让群众感知真实鲜活历史文化。
坚持传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以"考古周口"活动为开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融入群众现实生产生活。
★一是创新传播方式。创新传统文化表现手法、艺术呈现方式,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运用现代语言体系重构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传统"与"新潮"的巧妙结合。
★二是强化协同联动。结合正在策划的"典籍周口""馆藏周口"系列文化活动,强化与"考古周口"活动的协同联动,同向发力系统挖掘本地伏羲文化、创世文化、姓氏文化等资源,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三是推动融合发展。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间的契合点、结合点,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持续提升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