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人们常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而最能体现中原大地悠久历史的,毫无疑问就是那些种类繁多的考古发现了。11月25号上午,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上发布了五项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就占了四项。其中之一就是距今3700年至4000年左右的周口淮阳时庄遗址。今天的遇见文物,我们就一起到这座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粮食集中存储的仓储城邑去看一看。
根据考古发现,这28座仓储遗迹集中分布在时庄遗址一处面积约5600㎡的人工垫筑台地上,考古人员在仓储遗迹底部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成分。以及用于地面铺垫或编织物的芦苇类植物成分。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时庄遗址项目负责人 曹艳朋说:“这个地方就是集中存储黍和粟的,就是(存储)小米和黄米的这种地方。另外我们觉得这种建筑结构的本身,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粮仓的建筑形制也比较一致,下面有隔水层,有绝水层,整个地基建高,外层抹泥防潮,这一系列等等都符合粮仓防潮这种特性。”
另外,考古人员发现台地外围有宽浅的围沟,中间是一座具有居住功能的连接房。28座粮仓围绕在房子外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时庄遗址项目负责人 曹艳朋说:“夯土围墙和这个粮仓建筑都坐落在一个大型的人工建筑台基之上,这显然是经过人工规划的,从这个(碳十四)测年的结果看,年代在距今4000到距今3700年之间,现在基本定性为这个夏代早期粮仓,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食集中储备管理的仓城。”
此前河南考古同类性质的遗迹还可见于杞县鹿台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等地,但以时庄遗址的发现年代最早、最为集中,功能和结构最为清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时庄遗址项目负责人 曹艳朋说:“时庄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夏文化或者夏代早期国家的构建、社会组织、管理等,我们觉得还是很重要的。”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王晨辉
李森 王振伟 和畅畅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