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今年以来,周口市纪委监委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切入点,推广淮阳区基层治理新经验,探索出了“巡察村居先行,案件查办紧跟,集中整治兜底,三不一体推进”基层治理新路子。
周口市下辖的淮阳区,在重点村居集中整治探索中进行了先行先试。2017年以来,淮阳区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发现个别行政村存在突出问题,有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十分突出,脱贫攻坚推进不力;有的黑恶势力称霸乡里,滋扰群众生产生活;有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宗族势力把持政权,群众缺少公平感和安全感。
淮阳区纪委监委 副书记 张丹 说,我们通过巡察先行对全区467个行政村进行全面体检,集中力量、精准发现问题,深挖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并将巡察结果提交区委,然后由区委决策派出工作组对乱村进行集中整治。同时,工作组结合“扫黑除恶”、村级组织建设、化解信访矛盾等工作,将以案促改贯穿始终,对基层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综合施策,实施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探索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子,为我市重点村集中整治提供了实践经验。
近日,记者走进淮阳区邢吉屯村看到,一条条村道平整交错,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村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谁能想到,一年前该村还是村“两委”班子涣散,村干部不能正常办公,村务乱象丛生,百姓敢怒不敢言。
今年,该村来了工作组,不仅查处了违纪违法的三任村支部书记,还抓了村里的坏人,同时,还帮村里铺路、建文化广场、厘清家底、安静祥和又重新回到了邢吉屯村。和邢吉屯一样,如今,周口市的不少信访问题高发村、基层党组织软弱瘫痪村、扶贫落后村、治安混乱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老党员吴守仁说,原来俺这个村,村里的地私搭乱占,经济混乱,群众说实话都很不满意。通过县里来这个综合治理以后,抓了坏人,给俺办的好事儿就是给俺修广场,修修路,群众都很满意。
淮阳区重点村居集中整治工作组在工作中创造性地总结了“十步工作法”,有效破解“乡级治不了,部门治不好”这一乡村治理难题。目前,已对55个问题村进行了集中整治,通过治理惩治了基层腐败,匡正了社会风气,建强了村级班子,促进了扶贫精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收到了一招多效的效果。
在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任正晓深入淮阳调研后,对该区区委主导、纪委监委牵头开展的基层综合治理工作给予肯定。随后,周口市纪委监委在总结淮阳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完善,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巡察村居、查办案件、以案促改、建章立制”村居腐败和作风问题集中整治新模式。这一模式把村居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发现、查处、整改一体推进,既突出“打”,查违规违纪、抓坏人恶人,更注重“治”,清矛盾隐患、解遗留难题、选贤能班子、建长效机制,打通了基层正风反腐和以案促改的“最后一公里”。
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李莉 告诉记者,周口市纪委监委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突出、涉黑涉恶线索集中、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村作为巡察对象。以纪委监察、巡查、组织财政审计、公安等多部门人员全程参与,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贴近群众排查线索。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立行立改;对发现的一般性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整改;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根据职责权限,分别移交当地纪委监委或公安机关查办;对问题特别严重的行政村,开展集中整治。截至目前,我市已巡察村居4361个, 摸排问题线索6405条,对122个乡(镇、办)的203个行政村开展了集中整治。
在集中整治过程中,市纪委监委坚持破立并举、打建结合,坚决撤换软、散、瘫、恶、乱的村级班子,杜绝恶人治村和宗族势力把持基层政权的现象,举贤荐能建立肌体健康的村级组织,共整顿村“三委”班子 132 个,调整村“三委”班子人员 466 人。坚持以民为本,察民情、解民忧,切实帮助群众清理矛盾隐患、解决遗留难题和实际问题,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办实事 1441 件。
针对集中整治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多发性问题,全市共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监督管理制度 23 项。与此同时,重点村居集中整治产生了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有效带动了周边村居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向好向善,乡镇党委政府在村级治理尤其是村级班子建设上,也由过去的不敢变为主动,并按照集中整治模式积极开展工作。
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李莉说,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基层集中整治的行政村已有 1004 人主动投案供述个人违纪违法事实。针对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完善村级事务管理制度,构建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框架,引导群众敢用、会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决定权,着力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许猛 钱德龙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