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秋粮丰收 种粮大户信心满满

2024-10-09 20:36:08 来源: 周口手机台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本台讯 当下,河南省秋作物收获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的2100亩土地喜获丰收,这份沉甸甸的收获背后,既彰显着一项项新技术的落地成效,也是农业人对种地的热情和对土地的热爱。&ldqu

 本台讯  当下,河南省秋作物收获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的2100亩土地喜获丰收,这份沉甸甸的收获背后,既彰显着一项项新技术的落地成效,也是农业人对种地的热情和对土地的热爱。

“多漂亮,你看籽粒饱满……”收获季,商水县张庄镇一望无际的玉米青纱帐已笼罩上了金黄色。刚来到邱守先的地头,他就迫不及待地让大家看金灿灿的玉米棒子。

种粮大户邱守先说:“今年我们整体的玉米生长环境并不顺利,‍‍前期的干旱,后期又遇见了涝。‍‍特别7月15日、16日这场雨,时间也集中,雨量也大,‍‍我们这地里也是一片汪洋。这场雨如果是搁到以前,像我们这地块,‍‍颗粒不收。但我们商水高标准农田排水设施好,‍‍又加上我们下雨期间,各级政府又组织进行了沟渠疏通,排水也特别畅通,‍‍两天水都下去了。”

前两天,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玉米耕作与栽培研究室主任、省秋粮专家指导组组长乔江方和团队工作人员对邱守先的地进行了收获前的测产。根据乔江方介绍,经过初步理论测产,邱守先种植的两个品种“秋乐368”“郑单6161”平均亩产在‍‍850公斤左右。

虽然心里早有了底,但听到这个测产结果,邱守先仍然很欣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在大面积提高单产上,我省也出台了《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提出今年在水肥条件好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示范区,集中打造1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通过“精准播种、增加密度、化控防倒、防止脱肥、适时晚收”等措施,提升玉米产量等等。

邱守先的2100亩属于高产示范区,玉米生长期的100天里,技术专家们来得勤,他自己也没少下功夫,大面积铺设滴灌带,实施玉米密植滴灌技术。

种粮大户邱守先告诉记者:“‍‍以前的玉米密度就是每亩4000至4500株之间,有了水肥一体机和玉米滴灌带浇水施肥这种方案,‍‍现在每亩在5000株左右。”

村里的人都说老邱会种地,老邱不仅爱自己琢磨,还爱向专家学习,他手机里面,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只要来他地里看过的专家,他几乎都加了联系方式,有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沟通。

在一大块玉米地前,一张2024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新品种展示的牌子特别显眼,这里有100多个玉米品种。一棵棵玉米高矮胖瘦略有不同,长相也不太一样,但邱守先如数家珍。

种粮大户邱守先说:“每个品种我都要记录,每天我都要‍‍过来观察,‍‍每星期记录一下它这个品种除草剂的抗性、病虫害的抗性,它的表现的性能。一年365天,‍‍我到地里有400次,我每一天最少是一次,即便田间没活也来看看。有时候虽然累,但是看到我的庄稼长势,‍‍感觉瞬间浑身都是劲。”

只要和老邱聊种地,你就能感受到他的那股劲。这股劲源自他对土地的热爱,源自他日益鼓起的腰包和对农业科技日益进步的信任。

种粮大户邱守先表示:“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以前用牛种地,‍‍后来用四轮手扶拖拉机种地,再后来用各种大型农业机械种地,‍‍到现在用手机种地,确确实实感受到是科技和政策把农业激活了,我们种地心里安稳了、有底气了。”

前段时间,河南省印发了麦播技术指导意见,老邱已经把《意见》好好地琢磨了一遍,小麦的种子、肥料,深耕深松以及播种机械全部准备好,玉米收获后,他准备把土地全部深松一遍,争取明年小麦有个更好的收成。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晨辉  康琦琦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