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周口作为全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赢得了“国家粮仓看河南、河南粮仓看周口”的美誉。产量优势,让周口必然地走上了粮油精深加工的道路,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从“大粮仓”到“大厨房”,周口大地演绎着一个个点粮成“金”的故事。
科技赋能让一粒粮有“智”更有“质”。在西华县河南枣花面业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只需要一键输入面粉配料比,250多根粉管便开始自动搭配。经过研磨、筛理、提取等一系列工序,馒头粉、面条粉、饺子粉、面包粉、方便面粉、辣条粉,你想做成什么食品,都能量身定做成什么专用面粉。
河南枣花面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子营告诉记者:“我们根据品控研发的配粉方案,比如辣条粉,在配粉系统内输入配比数据,系统自动下粉,混合后生产出成品辣条粉。在我们这里,小小一粒麦子,可以生产转化出十大类60多种衍生产品。”
近年来,该公司瞄准行业龙头,强化软硬件建设,累计投资1.1亿余元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后出粉率由原来的76%提高到79%,设备利用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100%,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98%提高到99.9%,人工成本由原来的200元/吨降低到80元/吨,电耗由原来的60度/吨降低到50度/吨。
河南枣花面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子营说:“我们现在正在实施淀粉和谷朊粉生产项目,采用智能化设备打造的全智能工厂,打通了生产管理、加工过程、仓储管理、产品质量追溯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实时数据互通共享,可实现“夜间无灯工厂”作业,使人力成本节约90%、生产效率提升85%,可年产30万吨小麦淀粉及8万吨谷朊粉。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税1亿元,形成小麦“吃干榨净”式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成为行业领先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谷朊粉生产厂区。”
走进郸城县开发区食品产业园盛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高速运转的自动化机械设备映入眼帘,车间全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小麦面粉经过全自动化搅拌、成型、烘焙、冷却、切片等环节后,很快就新鲜出炉。
郸城盛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坤说:“企业自动化程度达到95.7%,依托本地丰富的小麦资源,强化科技创新能力,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
盛元食品紧抓周口国家农高区发展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结构布局,入驻周口国家农高区公共科研实验室,并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相继研发多形态、多口味的面包产品。
周口国家农高区公共科研实验室盛元食品研发人员刘天将告诉记者:“在研发时,我们选择优质的高蛋白面粉、果蔬粉融入产品中,结合生产工艺,让产品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丰富,从而提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为进一步完善食品精深加工环节,郸城县专门规划建设了食品产业园二期项目,产业园内建有标准化厂房、综合楼、冷库、企业展厅及其他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预计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5家,实现年产值11亿元,税收1亿元,可吸纳1000人就业,为郸城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产粮大市,我市紧紧抓住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我市依托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周口临港开发区粮食产业园等集群建设,培育引进建设一批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到2025年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粮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基本建成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链,持续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