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川汇区:培育乡村新产业 “方寸地”变身“增收园”

2024-09-09 16:44:16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川汇区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通过引导村民发展形式多样的庭院经济,把农家闲置庭院的“方寸地”打造成家家户户的“增收园”。 周口市川汇

本台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川汇区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通过引导村民发展形式多样的庭院经济,把农家闲置庭院的“方寸地”打造成家家户户的“增收园”。 

周口市川汇区邵火庙村村民孙亚东,这段时间正忙着自家的两座菌菇方舱的采摘。 

川汇区邵火庙村村民孙亚东:“村里鼓励发展庭院经济,我在我院里建了两个小方舱种平菇,他们提供技术、帮助销售,挺满意的。 ”

农户自建食用菌方舱,购买设备政府还有补贴,孙亚东算了一笔账,每个方舱一年可以收10茬,一茬的收益大概在2000元左右,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增收1万多元。

川汇区邵火庙村驻村书记史改侠:“我们把村里的闲置土地、闲置宅院利用起来,从最初的一户两户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户,共建设食用菌方舱48座,主要种植金耳、小黑平等多个品种。 ”

这种方舱采取层架式的垂直种植方式,标准化程度高,通过智能化精准调控,也可实现菌菇连续高效生产,科技范十足。相比传统种植模式,通过方舱生产出来的食用菌抗病性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生长周期短。邵火庙村位于城乡结合部,村里闲置庭院多、空地多。为打消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的后顾之忧,当地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入食用菌种植龙头企业,免费给农户提供菌种,全程参与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收获后,再由企业统一收购,销路问题也迎刃而解。 

川汇区邵火庙村党支部书记孙林林表示:“目前我们村发展的食用菌种植、清江鱼养殖、奶牛养殖和叶菜种植,还有葡萄种植,可给我们村集体带来的增收增益有30万元左右,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有500余人。 ”

川汇区立足于丰富的特色产业,发挥近郊优势、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庭院+种植”“庭院+养殖”“庭院+农旅”等蓬勃发展,并围绕“四季有花有果、有菜、有景、有乐、有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形成具有川汇特色、拿得出手、叫得响亮的品牌和产品,同时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让农民充分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鲜活力。川汇区七个涉农办事处30个行政村已发展食用菌种植、葡萄种植、清江鱼养殖等不同类型的特色产业。2023年实现营收近亿元,带动近1800名村民就近务工经商,人均收入3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增收600多万元。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磊 杨宇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