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入汛以来,周口市多次遭遇强降雨天气,导致部分农田积水内涝严重,给秋季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为切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商水县不等不靠,迅速行动,各乡镇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及农技人员奔赴生产一线,帮扶群众精准开展田间排涝工作,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8月28日,记者来到商水县张庄镇赵棚村。在位于沙河堤下的一片农田内,只见新开挖的沟渠纵横交错,由于地势低洼,这两天的降雨又形成了部分积水,数台挖掘机冒着小雨正在作业,将水路相互连通后,顺畅排入五百米外的干渠。
这块地是村民李新建的,他告诉记者:“积水把这几亩地里庄稼都淹了,一直渗不下去,我心里非常着急,然后给我们村支书说了一声,他立马派了村里党员和群众代表还联系机械,连夜加班挖沟把积水排出去,我看到心里非常满意也非常感动。”
记者一路西行,村庄外沟渠旁,随处可见轰鸣着的各类机械和臂戴红袖章的基层党员干部,这成了当前农村一幅独特的风景线。在河湾村,挖机已经连续工作了10天,在3千米的乡村道路两侧,开挖出高标准排水沟,与周漯路旁主干渠相连通。
河湾村党支部书记陈青献说:“这是俺村里以前的一个小排水沟,雨水一大就会影响排水,现在正在拓宽改造,达到上口三米深度两米的标准,这个沟打通之后,附近二百亩地都不会再存积水了,大大提高了排水功能。”
张庄镇为最大限度止损农作物减产,发动群众、组织镇村干部和498个网格员对农作物受灾情况和积水点严格排查,每天开调度会研判推进,同时全镇9个“蓝天卫士”高清摄像头确保排查不留死角。截至目前,全镇共出动铲车、挖机300余台次,出动人工8000余人次,出动各类水泵400余台次,打通竹节沟160余处,排除田间积水200余亩。截至记者发稿,全镇已经基本达到无积水农田。
张庄镇党委书记王文灵介绍说:“连日来,张庄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市县关于农田除涝暨水系连通工作要求,不等不靠、迅速行动,采取强化领导、夯实责任、严格排查、重点整治等得力措施,整村推进、整体连通,实现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全镇水系全面连通的目标。下一步,张庄镇将以除涝保秋为总体目标,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按照河道、沟渠管理‘六不准’要求,确保水利设施能够长久发挥作用,为今年秋收秋种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记者还来到位于张庄镇的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只见连成片的大田内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绿意盎然,当前正是灌浆期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种粮大户邱守先每天都到地里看玉米的长势,他按照农技专家的建议,准备这两天再全面打一遍药。
邱守先说:“今年我们玉米生长的环境并不顺利,这两场大雨,雨量大、时间集中,当时下完之后,地里全是水,但是由于我们高标准农田建成的排水设施好,一天内田间的水都排出去完了,特别感谢雨水过后,县里、乡里农技人员及时到我们田间地头,指导施肥打药,看现在这个玉米长势,我心里还是满意的。”
据了解,今年8月份以来,商水县先后经历4次强降雨,全县累积平均降水量141.3毫米,成灾面积53.8万亩。入汛后,商水县就成立农田排涝工作专班,全体县处级干部下沉一线、指挥调度;县委县政府“挂图作战”,县委书记、县长每天晚上听取乡镇党政正职工作汇报,确保逐个清零,两办、组织部、纪委、农业局成立5个督导组分片区进行督导。各乡镇办制订农田排涝方案,强化科技赋能,借助蓝天卫视、无人机等技术手段,锁定积水点位,以村为单位成立727个农田排水队伍,出动排水人员2.6万人次,投入排水机械施备6360台套,对全县四个灌区6条河流4条总干渠106条干支渠,以及田间地头大小沟渠,因地制宜推进沟渠改道,做到田间积水应排尽排。同时,全县组织12名农业专家和160名技术人员组成23个技术指导小分队,深入到各乡镇田间地头,及时帮助群众开展追肥防病、改种补种等工作。目前,商水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和百万群众同心的强大合力,力争为秋收秋种打好基础。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许伟光 商水台 王威 通讯员 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