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在历史悠久的豫东大地,一处处文化遗存、一个个名胜古迹穿越千年向今天的人们传递着历史的讯息。今天让我们走进两座分别位于商水和太康距今千年的寿圣寺塔。
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塔就是佛的象征。对老百姓而言,塔不仅可以指示方向,而且可以镇邪驱恶、保境安民。总之,塔是佛教建筑物,是文化艺术建筑物,也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久远的象征。这两座寿圣寺塔,都是平面六角形楼阁式砖塔,都是始建于宋、重建于明。
周口市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周建山说:“塔已经成了一个地方的地标性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久远的象征,可以提振地方的经济、造福一方的百姓,所以人们就会精心保护它。这两座塔历经沧桑,屡遭兵燹及黄泛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至今巍然屹立,特别是商水寿圣寺塔,其建筑艺术价值之高、文化价值之大,在同类建筑中出类拔萃。两塔先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座塔都始建于重文轻武的北宋时期,是当时著名的寺院建筑——寿圣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造像艺术水平,对研究佛教的发展与传播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周口市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周建山告诉记者:“从建筑艺术来看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两座塔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地基稳固、建筑结构严谨,颇具匠心。从佛教艺术看,都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造像艺术水平。从佛教发展的历程看,对研究佛教的发展与传播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宋代和明代,统治阶级都重视佛教,佛教文化相对兴盛。这两座塔始建于宋、重建于明,都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对研究佛教在豫东大地的传播具有实证价值。”
经历了历史的风雨吹打之后,现在全国仅余十几座寿圣寺古塔。从北宋初年一直到元末,寿圣寺塔其实一直屹立在中国大地上的角角落落,一方面说明了这是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寿圣寺文化对社会影响的深远。
周口市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周建山表示:“塔是一种建筑物,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除此之外又是高僧对来生的寄托和民众对佑护的需求等,所以塔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与其所在的城市融为一体,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所以它们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理应得到必要的保护,以尊重历史、传承文化。”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