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为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6月7日晚,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承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关帝老街举行。
在非遗展示活动中,周家口木版年画、空心桂面制作、淮阳芦苇画、 张振福泥塑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本地特色非遗项目呈现在群众面前,不少市民在传承人手把手地教学下,现场体验传统技艺,从而更加深入了解本地非遗历史文化,感受非遗独特魅力。
市民柴可欣说:“真没想到这些非遗节目那么好看,非常精彩,这样的活动也非常有意义,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走进非遗,这些非遗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记忆,让我们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和久违感,希望以后能够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此外,活动现场还通过设立非遗普法宣传台、非遗重要成果展、发放政策解读宣传单,向公众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相关知识,激发了社会公众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热情,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非遗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级非遗项目王氏秸秆画传承人王春梅说:“ 我今天带来的是市级非遗项目王氏秸秆画,此项目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要选取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秸秆进行晾干、储存,再针对不同的制作作品选取不同的秸秆,最后再经过软化、烫平、抛光、绘图等工序才能形成一幅成熟的作品。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是为了让我们非遗走进群众,让群众领略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把非遗弘扬下去,传承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我们秸秆画。”
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穆乐说:“在今天的活动现场,我们调集了全市30多个非遗项目在这里集中宣传展示。活动紧扣‘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这一主题,重点展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对人们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项目。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开展公益演出,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非遗,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