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周口农科院持续推出周麦系列种质研发新成果,支持商水创建制种大县。今年麦收期间,周口市农科院最新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周麦49号表现不俗,在商水县高标准农田取得了平均亩产870.6公斤的好成绩,成为“三夏”生产的一大亮点。
麦收时节,行走在三川大地广袤的原野,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在商水县高标准农田天华农业示范基地内,周口市农科院示范种植的周麦49号穗大粒饱,很是喜人。6月1日,省市县三级农业专家组成了专家验收组对这里的小麦进行实打验收,经过联合收割机收获、称重、测量水分、去杂等环节后,周麦49号向专家验收组交出了不俗答卷。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天财说:“实收面积为1.446亩,测量籽粒含水率是12.5%,按国家粮食入库安全含水量13%计算,折合总产是1258.99公斤,实打验收最终亩产为870.6公斤每亩,祝贺啊。”
周麦49号是周口市农科院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抗病性好、分蘖力强、结实性好,抗倒性强,抗寒耐旱耐高温,丰产性好”等多个优势,今年1月通过国家审定。在过去两年的国家对比试验、两年的区域试验、一年生产试验中表现十分优异。就是看中周麦49号的巨大增产潜力和优良品质,商水县种粮大户刘天华一下子种植了1000亩地,实打验收的结果不仅没让刘天华失望,而且是喜出望外。
商水县种粮大户刘天华告诉记者:“今年我是第一次种周麦49,我种15年地了,今年产量最高。这个种地,第一个要选种好品种,选种好品种才打得了好产量。我们又和种业签订了育种基地合同,比市场要高两毛到两毛五,产量提升了、价格提升了,这多好。”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市农科院副院长韩玉林介绍,周麦49号在今年的小麦生产中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离不开周口市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良种种植到良田,再配上良技、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的生产模式为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提供了坚强支撑。
周口市农科院副院长韩玉林表示:“取得一个非常好的成绩,我觉得应该是良田良种结合的很好典范。这个种植业合作社在播种到中间的管理,包括病虫害的防治,还有浇水施肥,以及后期的打药,管理得很到位,所以周麦49在这一块地里,取得了一个非常好的成绩。我觉得今后应该育出和推广像周麦49这样的良种,为提升粮食单产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作用,要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新的活力。”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振伟 康琦琦 通讯员 韩玉林 刘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