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沈丘:非遗进课堂 文化有传承

2024-05-20 18:11:1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 近日,沈丘县欧家棕编第六代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人欧阳玉柱走进该县周营镇欧营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手把手传授棕编技艺,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进入课堂,欧阳玉柱先给

本台讯  近日,沈丘县欧家棕编第六代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人欧阳玉柱走进该县周营镇欧营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手把手传授棕编技艺,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进入课堂,欧阳玉柱先给孩子们介绍了棕编的历史来源、非遗典故、编织材料和编织方法等有关棕编工艺的文化和技法。

据介绍,棕编属于叶编的范畴,它始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综合运用草编、竹编中的一些编织技巧,通过撕、拉、绕、穿、刺等方法进行创作。经过选材、熏蒸、浸泡、编织成型、刷漆烘干等几道工序,追求神、形、趣的完美结合,作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色彩协调明快,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而欧家棕编从清朝嘉庆年间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包括鲜叶棕编和干叶棕编两种。鲜叶棕编使用新鲜的棕榈叶,通过分叶等技法,充分利用鲜叶的色泽与红绒线形成鲜明的对比。干叶棕编使用风干的棕榈树叶,以铁丝为骨架,运用多种技法,以红绒线为点缀,编出的作品可永久保存。

随后,欧阳玉柱走下讲台,来到孩子们中间,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制作蚂蚱、蝴蝶、小鱼等简单的棕编工艺品。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很多孩子都能自己动手编制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物件了。看到自己动手编的“小工艺品”,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

近年来,沈丘县教体局积极利用该县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将县域优秀的非遗项目引进校园、融入课堂,通过视频教学、现场体验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孩子们对非遗的兴趣,着力培养一批热爱非遗、熟练掌握非遗技艺的中小学生,进而做好非遗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沈琳桂 通讯员  谢辛凌  肖飞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