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惊蛰已过,气温攀升。我市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拔节期,是决定成穗数和穗子大小的关键时期,也是麦田管理关键期。通过加强春季管理,促进麦苗早发稳长,构建合理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子,扎实推进小麦单产提升,全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春季麦田管理应重点抓好哪些关键技术措施?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因苗分类管理?带着这些农民朋友普遍关心的问题,周口市农科院小麦专家综合全市各地情况向广大农民提出以下建议:
一、当前小麦苗情去年麦播期间温度和土壤墒情适宜,我市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一、二类苗占比90%以上,实现了大面积小麦安全越冬。但也存在因播期拉长,降温早,小麦提前进入越冬期,造成部分麦田冬前生长量不足,大分蘖偏少,苗龄偏小;2月18日前后全市出现持续近一周的大面积雨雪天气,造成部分早播、大播量麦田叶片冻害较往年偏重;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田块杂草较重,春季除草压力大;雨雪量丰富,土壤墒情好,纹枯病、茎基腐病隐患较大。综上所述,当前我市麦田苗情复杂,特制定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尽早管理,促苗情转化升级。
二、早春麦田管理措施。
1、因苗分类管理对正常播种的一二类麦田,于起身至拔节期追肥,一般亩施尿素10-12公斤,促进小麦稳健生长;对长势过旺、群体偏大,越冬前未进行镇压控旺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进行化学调控,适度控制生长,降低后期倒伏风险,同时,应推迟春季肥水管理,在拔节中后期追肥8-10公斤;对晚播弱苗麦田,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亩追施8-10公斤尿素和3公斤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生长,第二次拔节期亩追施尿素5-8公斤,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对于由于低温造成冻害的麦田,可在追施尿素的同时喷洒营养调控物质促进恢复生长。
2、化学除草由于今年冬季降温早,大部分麦田冬前没有来得及化学除草,要把握住春季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机,早春气温波动大,化学除草应注意几点:(1)应在晴暖无风,日平均气温在6℃以上,日低温不能低于0℃,白天喷药时气温要高于10℃时,喷药时间选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2)根据麦田杂草群落结构,针对麦田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分类科学选择防控药剂,要严格按照标签上的推荐剂量和方法喷施除草剂,避免随意加大剂量造成小麦及后茬作物产生药害。(3)小麦拔节后禁止喷施,以免造成除草剂药害。(4)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如氯磺隆、甲磺隆等药剂。
3、防治病虫害春季应及早防治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和根腐病,在小麦起身——拔节初期及早防治,每亩用20%三唑酮100毫升兑水30公斤,间隔7-10天后再用24%噻呋酰胺25ml兑水30公斤接力防治1次,要求施药时对准茎基部,用水量足,防治效果才好。同时可每亩加10%吡虫啉40克或乐斯本30毫升结合防治麦红蜘蛛、麦蚜。另外,应特别注意监控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生发展情况,一经发现,及时喷施20%吗啉胍·乙铜100克,加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10毫升,兑水30kg均匀喷雾,促进病苗快速恢复生长。
4、预防倒春寒危害春季气温波动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冻害。一方面要坚持以防为主,密切关注天气和土壤墒情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对墒情不足的麦田及时进行灌水,尤其要适时浇好拔节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春季冻害特别是在小麦两极分化时期极易发生晚霜冻害。另一方面要及时补救,一旦发生冻害,应结合灌水追施速效氮肥,或采取叶面喷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减轻冻害影响。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许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