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春节期间,在周口市“三川十馆·春会”里,各种民间民俗文艺表演轮番上演,各地的非遗文化传承人也拿出看家本领向市民展示手中的非遗物品,现场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
在“三川十馆·春会”古风集市区记者看到,沈丘县欧家棕编第六代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人欧玉柱正在进行棕编,只见他拿起一片青绿的棕榈叶,拉、叠、剪、穿、扯……在手指上上下翻飞,一个栩栩如生的棕编制品便成了。围观者聚精会神,不时发出赞叹之声。一旁的桌子上放着他编好的仙鹤、公鸡、蛇、龙、蚱蜢等,神态迥异,姿态翩然,俨然是一个迷你的“动物乐园”。
市民田怡领告诉记者:“我看这个手工龙很不错,手工非常精密,今年是龙年,感觉给今年龙年增加了不少气氛。”
据了解,棕编分为鲜叶编、干叶编两种,手法上有单编、双编和多编等多种编法,其中鲜叶编比较简单,以蚂蚱、蝴蝶、蜻蜓、螳螂等小昆虫为主,干叶编的流程比较复杂,制作的时间较长,经过冲洗、晾晒、蒸煮、编剪等加工后再刷上清漆,可以保存三十到五十年。
沈丘县欧家棕编第六代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人欧玉柱:“鲜叶编颜色比较鲜艳,深受广大顾客的喜欢,鲜叶编编个蚂蚱、玫瑰花大概三到五分钟,时间很快,比较简单,干叶编的这种大作品就要一两天的时间,做工比较慢,像这个龙就要两三天。希望通过我们的非遗展示,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向全市人民展示我们的非遗文化。”
在古风集市中还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的手工饰品,淮阳泥泥狗、布老虎、传统草编、吹糖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组成一道文化风景线,吸引众多游人驻足,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刘勇 康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