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家门口把班上,挣钱顾家真是强。大广场把舞跳,小游园里欢声笑。幸福食堂有美餐,瞧病就在村里边。新时代新谢寨,幸福生活比蜜甜”。顺口溜里的谢寨是郸城县汲冢镇的一个行政村,今天的“新春走基层”,记者带您走进被村民们夸成“花”一样的谢寨村。
吃过早饭,谢寨村村民张慧娟就把7岁的孩子送到村服务中心交给管理人员照看,然后到50米之外的雨具厂上班。她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建了这家雨具厂,自己就辞掉浙江的工作,到厂里上班,结束了10多年外出打工生活。白天上班,晚上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一个月三、四千块钱的工资,家门口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
村党支部书记史佳坤介绍,谢寨村有2700多人,“打工经济”兴起的时候,村里80%以上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挣钱,剩下的多为妇女孩子和老人。进入新时代,缺少青壮年的谢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村两委班子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要把走出去的人吸引回来,只有这样村子才能有活力。
为此,村两委班子争取各方面的资金在村里陆续建立了六、七家企业。这些企业有做服装的、做雨具的、还有做体育用品和食品加工的,大大小小的企业为村民提供了充分的就业岗位,在外打工的村民也从四面八方回到谢寨。截止到2023年底,在外打工的谢寨人已经回来了40%以上。村里形成了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发展格局。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村集体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去年,谢寨村村集体收入将近100万元。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有了钱的谢寨村,村两委班子开始着手为村子和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他们铺设了柏油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栽植了绿化树、根治了黑臭坑塘、建设了街头游园。
尤其是村中心广场的建成,成为了那些“文艺”村民展示风采的好地方。喜庆的秧歌、欢快的腰鼓、自由的现代舞等文艺表演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为农历新年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这边大家跳起劲,那边老人在幸福大食堂玩得开心。到了中午,80岁以上的老人和参加公益劳动的村民还能享受“免费的午餐”。不仅是挣钱多、玩得“嗨”、吃得好,谢寨村的群众就医同样有保障。经过改造后的闲置民宅变成了村医务室,配有专门村医,为村民守好“健康之门”。村民周金灵高兴地说:“村医生有时候还上门看病,大家现在的生活过得比蜜甜,都感觉幸福满满。”
2024年,谢寨村还要利用集体经济收入为村民再办两件实事:一是重新建设标准化的卫生室,让群众看病小病不出村;二是拿出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给群众进行分红,让生活在谢寨的群众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振伟 田超 郸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