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近日,鹿邑县人民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文明接待室,这个国字号的文明接待室是如何炼成的,下面跟着本台记者一起来探秘……
“‘文明接待’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12309接待窗口是值守公平正义的窗口,让群众满意永远在路上……”说起这次全国文明接待室的创建和评选,该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梁秀珍感触颇多。
2019年以来,鹿邑县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张军检察长“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要求和指示精神,树牢“办信就是办民生”、“办信也是办案”理念,全面严格落实“七日内程序回复、三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主动对接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增强服务意识,着力推进信访案件及时有效化解。
一项项制度、一个个举措是鹿邑县检察院落实“群众信访件件及时回复”,多措并举提高办案效率及息诉罢访指数,降低上级访和越级访申诉率,实现案件息诉在基层,让群众感受检察贴心服务的有力见证。2019年以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20人次,领导带头办信60件,均做到7日内回复,3个月内办结答复,向31人发放司法救助金65万,其中贫困人员占比58%,群众满意率100%。
近年来,鹿邑县检察院压实首办责任,建立“人人都是来信来访回复主体”制度,以法理、事理、情理为办信依据,将释法说理融入案件办理全链条,增强群众的司法认同,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只要我们将心比心对待群众信访,以‘如我在诉’的状态设身处地去换位思考,释法说理,一遍工作做不通,就做两遍、甚至三遍、四遍,自己一个人做不通,就和基层组织、社区人员一起到信访人家中坐一坐、聊一聊,有时信访人虽然嘴上不接受,但是静下心来还是会想明白……”该院检察长鲁建军体会颇深。
2021年,该院积极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理念,扎实推进高检院部署的“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以农村地区生活困难当事人及其近亲属为司法救助重点,持续深入推进司法救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机制,主动审查、精准救助,积极帮助涉案当事人减少损失、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救助格局,强化内部衔接与外部协作,借助多方力量,共同救助贫困受害人,共同监督救助资金的使用,持续提供帮扶措施。
近年来,在持续做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过程中,鹿邑县检察院加强释法说理,大力推进领导包案、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工作,促进讼争、矛盾实质性化解,实现了诉源治理的目的。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许猛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