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少儿编程作为一门培养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兴课程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近日,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河南省赛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千支代表队,多名参赛选手及指导老师参加11个项目的同台竞技。来自周口市文昌小学的小选手们在第十九届信息科技和创新实践大赛上取得了省赛二、三等奖的佳绩。
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河南省赛第二名获得者李骁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在家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琢磨程序中的(编程)bug,当然我对这次取得的成绩并不是很满意,我会争取在国内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周口市文昌小学编程辅导老师周卫华说:“我校这几位小选手经过赛前几个月的刻苦训练,付出了许多辛勤的汗水。为了精益求精,同学们会通过不断的修改脚本和反复测试bug,来完善编程的代码;把作品打磨许多遍,从无数次失败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收获了知识,锤炼了毅力,斩获了荣耀。也让他们在不断经历挫败中建立了自信和坚持学好编程的决心。”
记者在周口市文昌小学感受到,探索科学、创新实践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该校开设航空模型、建筑模型、车辆模型+无人机电子编程的校本科技课程,配备模拟器14套、遥控器14套。
在创客空间,该校开设少儿编程和智能机器人兴趣班,有400多人参加学习,每周三、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1个多小时的学习培训。
周口市文昌小学校长朱刚伟说:“我们周口市文昌小学响应国家的双减政策,积极地开展很多的社团活动,真正的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民发展,其中我们的少儿编程、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航模队等这些社团很受学生的欢迎,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就是给孩子埋下一颗种子,小梦想成就大未来,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实现强国梦。将来成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这是我们的初衷。”
近年来,该校创客工作室成果显著,在河南省教育厅举办的“青少年创新制作小发明”比赛中,该校有19人获得省级奖项,其中一等奖4个;在周口市举办的少儿创意编程比赛中,该校获市级奖项的学生有71人,其中7人被推荐参加省级比赛。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许猛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