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河南第一蔬菜大县---扶沟,素有“中国蔬菜之乡”之美誉。近年来,扶沟县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做强做优蔬菜产业,打造“中原菜都”的目标,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加快实现蔬菜产业有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掀起扶沟蔬菜产业发展的“二次革命”。
位于扶沟县柴岗乡的梅桥蔬菜园区,今年又新增了50多座温室大棚。村支部书记梅根清感慨道,一年建起来50多座大棚,梅桥村从种蔬菜开始还是头一回。
“以前我们老园区是800多亩,今年增加了200多亩,已经达到了1100多亩,基本上我们土地面积全部都种上了蔬菜。”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支部书记梅根清说。
梅支书告诉记者,梅桥村具有18年种植蔬菜的历史。刚开始建大棚都是村民自己想办法,后来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大家一定的补贴。今年可就不一样,政府采取了“全额投资建,菜农来租赁”的新模式,破解了蔬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采用“政府投资、菜农租用”模式,提高菜农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破解了菜农投资成本大,土地流转难等问题,降低了菜农生产的风险。同时吸引了大量在外务工人员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也吸引了科技含量高的知名企业来扶沟县投资兴业。”扶沟县蔬菜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郁富强说。
政府不仅拿钱建大棚,还向每个村增派技术员。柴岗乡塔湾村村民施亚伟常年在外务工,眼瞅着县里支持发展蔬菜产业的政策越来越好,其他村民通过种蔬菜不出家门就能发家致富。今年,施亚伟一下子租赁了10个大棚,准备在家大干一番。
“政府给你建好了,你就只掏个租金来种,我这种了10个棚,可能省了六、七十万块钱,我个人的风险就降低了很多,我们种菜信心也大、干劲也足。”扶沟县柴岗乡塔湾村村民施亚伟说。
目前,扶沟300亩以上的蔬菜园区118个,千亩以上的蔬菜园区12个。立足规模优势,扶沟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蔬菜发展服务中心,先后与中国农大、农科院、河南农大等高校和育种企业深度合作,积极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种植新技术、栽培新模式,推动蔬菜种植由“好”向“优”转变。河南农大是较早与扶沟县开展育种合作的院校之一,现在,基地每年可向市场推出80多个蔬菜新品种,极大改善了扶沟蔬菜品种结构。
“从2010年我们过来之前,(扶沟蔬菜)新品种的更新速度大概是5到10年一个轮回,基本上现在2到3年新品种就要更新换代一次。我们已经推广成功市面上大面积种植的有100多个品种,优质品种的种植能加快扶沟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实现扶沟蔬菜高质量发展。”河南农大扶沟蔬菜研究院负责人马强说。
现在,扶沟县智能化育苗工厂12家,蔬菜种植面积达52万亩,年均产量370万吨,产值46.8亿元,蔬菜从业人员12.36万人,带动贫困群众6100多户实现脱贫,蔬菜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今年7月16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扶沟调研时强调“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打造现代蔬菜产业体系,让小菜篮变身县域大产业、群众‘金饭碗’”。立足蔬菜产业发展实际,未来五年,扶沟将着力建设占地3000亩的中原菜博园,打造69万亩的绿色蔬菜生产区、2000亩的加工物流配送区、5000亩的三产融合示范区和以韭菜、黄瓜、辣椒等为代表的十个特色小镇,形成“一园三区十小镇”的蔬菜产业发展布局,加快“中原菜都”建设步伐,实现蔬菜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扶沟县把做精做优蔬菜产业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经济“三起来”重大指示要求和省委书记王国生来扶沟调研视察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推动蔬菜产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出彩蝶变,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打造“中原菜都”为抓手,规划建设目标“一园三区十小镇”,形成以中原菜博园为核心,三个蔬菜产业集聚区为骨干,曹里的黄瓜,汴岗的辣椒等十个特色小镇,到2025年扶沟的蔬菜总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0万亩,露地蔬菜40万亩,总产值达到120亿元。真正的我们把蔬菜产业把小菜篮做成县域发展的大产业和群众致富的金饭碗。”扶沟县人民政府县长 崔卫国说。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王振伟 沈琳桂 金刚
扶沟台 宋福星 郁富强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