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高标准农田,是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在粮食大省河南,目前已建设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89亿斤。10月8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中国三农报道》播出《【从秋收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打造高标准农田 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种粮大户于培康正在为自家玉米收获做准备。虽然前段时间雨水偏多,但他家刚建成的灌排设施起了大作用。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谊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培康说:“旱能浇 、涝能排。(玉米)今年长势都很好。应该是(每亩)1500斤以上没有问题。”
科技助力,让种地变得大不一样。附近这家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雷也深有体会。农田里安装的地埋式智能伸缩喷灌器,通过手机控制,就可以实现自动浇灌。不但不影响机械化耕作,还节水节电,省工省时。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胡集乡豫丹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王雷说:“500多亩地24小时可以浇完,每亩地电费成本不足5块钱,比往年来说 每亩地节省70块钱。”
目前,郸城县建成的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内,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农产品品质也得到提升。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寿伟说:“我们可以实时监测项目区内的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和项目区的小气候情况,并且把这些数据实时分享给农户。”
产粮大县滑县,今年也规划建设了六万亩高标准农田。在半坡店镇东老河寨村,工人们正在进行田间道路和新打机井施工。去年以来,河南按照每亩投资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在周口、平顶山、信阳3个省辖市8个项目县建成了16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今年,又增加了14个省辖市、39个项目县,将再建5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
河南省滑县农业农村局副主任科员赵向辉说:“项目实施后将从根本上解决耕地灌溉难、机械耕作难、农民增收难等问题。进一步改善当地农业设施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目前,河南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每年外调粮食和粮食制品超过6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河南省有已经有一半的耕地建设成了高标准农田对农业增产、农民丰收,农业增效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我们还会持续地加强既要有政策支持,有资金的支持,通过我们广大农民群众的努力,实现我们河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张博越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