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养”模式破解特困人员养老难

2020-08-16 19:57:3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周口网讯 近年来,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扶贫路上不落一人”的目标要求,在全市实施“五养”社会兜底保障模式,丰富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织密失能老人救助网,守住特困老年人安全线,为全

周口网讯 近年来,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扶贫路上不落一人”的目标要求,在全市实施“五养”社会兜底保障模式,丰富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织密失能老人救助网,守住特困老年人安全线,为全市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太康县符草楼镇敬老院,记者看到,院内绿植葱郁、环境宜人,住宿房间内干净整洁。老人们有的坐在长廊下乘凉聊天,有的在娱乐室里写字、下棋,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太康县符草楼镇敬老院院民王锦凯说:“到这吃得好住得好,屋里有空调、有电视机,有洗衣服的,比在家强,这不都是党的政策好嘛。”

不仅仅是敬老院,当地还依托农村的旧村室、闲置房子等资源设立居村联养点,使那些不愿意离开家乡故土的特困人员在家门口实现集中供养,同时按照敬老院的标准,配备工作人员,负责照顾供养对象的日常生活。

太康县符草楼镇党委书记杨华表示:“特困养老实现‘菜单化’,通过精细化管理为老人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实现了特困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居。”  

近年来,市民政局全面摸排全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现状,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实施居村联养、集中供养、邻里助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五养模式”,让每一位特困老人都有自己的温暖归宿。

在商水县,当地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无人照料的特困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利用辖区内社会办养老机构、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社会托养点,由托养机构为失能、半失能和身体有慢性病的特困老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医养结合社会托养服务。商水县敬慈养老公寓就集中托养了130位特困老人。

特困老人殷梅兰表示:“平常待我都可好,到我这儿问长问短的, 比自己亲闺女都好,有了病及时得到治疗,这个医养院很不错。 ”

截至目前,全市147所敬老院、273个居村联养点、51所社会托养机构共入住特困人员19541名。此外,全市亲情赡养特困人员20584名,邻里助养特困人员7036名。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张博越 

责编 锦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