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7月16日正式入伏,俗话说“夏至三庚便数伏”,即从夏至起第三个庚日便进入了伏天。到了三伏天,酷暑才正真的到来。而今年的三伏天,足足有四十天。那么,“三伏”应该注意哪些防暑事项呢?
“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即“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入伏以后,其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风速小,地表湿度变大,吸热多散热少。防暑降温便显得尤为重要。
周口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吉庆说:“进入三伏天以后开始了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间,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一些问题。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去喝水,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体力劳动者,要及时补充水分。每小时一般是500到600毫升,避免饮用冰镇饮料或者寒凉食品,以免造成胃痉挛。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忌食辛辣油腻,以免造成胃肠系统的疾病。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里,内外温差比较大,防止空调病。最后建议,大家在家中备一些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等防暑药品。”
据气象部门介绍,受低涡、切变线和低槽共同影响。我市将迎来较强降雨,多雨的天气也给“三伏”降降温。对于出行我们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周口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虎莹说:“我市在17日、20-21日将出现两次较强降水天气过程,部分地区暴雨、局部有可能出现大暴雨。累积降雨量可达80~180mm,降水期间风力较大,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雷暴、强降水天气发生时请市民朋友减少外出,避开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路段;农民朋友提前做好排涝准备,防范强对流天气可能造成的危害。”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钱德龙 王玉新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