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援疆教师:大爱育得桃李红

2020-06-04 17:06:56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为响应党中央对口援疆号召,4月2日,周口市援疆干部人才领队胡东辉带领五名援疆教师,不远几千里,从中原腹地来到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中学,开启了三年教育援疆工作。援疆教师在听课 周 扬 摄教育援疆就是要帮

本台讯:为响应党中央对口援疆号召,4月2日,周口市援疆干部人才领队胡东辉带领五名援疆教师,不远几千里,从中原腹地来到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中学,开启了三年教育援疆工作。

援疆教师在听课 周 扬 摄

教育援疆就是要帮助民族地区探索出适合当地教育发展的路径,播撒希望的种子,是助力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两个多月以来,五名援疆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家乡党委、政府嘱托,带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立足实际,扎根三尺讲台,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尽情播撒知识的种子。他们继承前九批援疆教师的优良传统,诲人不倦,尽职尽责,奋力书写着河南教育援疆的壮美篇章。

扎根边陲只为教育梦圆

马伟伟在召开教师座谈会 周 扬 摄

“响应党中央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每个援疆教师的心声。来新疆前,马伟伟是周口市十九中数学教师、心理咨询室主任,经组织选拔考核,被任命为哈密地区伊吾县中学副校长。到任后,她积极参加听评课,走访调研,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为伊吾县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制订计划,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建设奠定基础。“我一直坚信一个准则,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老师凝聚一心、全力以赴,我相信伊吾县中学会越来越好。”在她的带领下,援疆教师团结一致,携手共进,一起为伊吾县中学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尽心尽力牢记使命在肩

王杰新老师在授课 赵东海 摄

56岁的王杰新是援疆教师中年龄最大的队员。到伊吾县中学后,他担任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学好英语,他深入研究学情,认真备课,精心撰写教案。他说,能有机会来到新疆,为新疆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这辈子真的值了。

援疆语文教师周杨来到伊吾县中学后,带了一个哈萨克族学生毕业班。为了做好工作,他研究学情,找学生谈心,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把内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贯穿到课堂中间,尽量做到让孩子们学有所成。他敞开课堂,欢迎其他老师进班听课,为援疆教师做示范。他说:“援疆不只是付出,更多的是收获。要努力工作,提升自己,让人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把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留在新疆,把河南援疆人的美好形象留在新疆!”

立足长远撒播先进理念

赵东海老师在检查教案 周 扬 摄

伊吾县中学教研组组长赵东海认真研究学情,针对学情制定教研计划;与当地教师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教育教学的经验和管理方法;积极参加听评课,认真撰写听课笔记,想方设法为学校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他说:“我们援疆不仅为新疆的教育‘输血’,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当地‘造血’,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

援疆教师在给当地年轻教师评课 赵东海 摄

把中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祖国西部边陲,让它们在伊吾落地生根发芽,真正做到带动当地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这是援疆教师的共同心愿。担任两个班物理教学工作的阮三义老师,因地制宜,将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他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课后继续辅导学生,直到学生满意。这是他第二次援疆,他已经把伊吾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第十批援疆教师在短短的时间内,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初心和使命,他们牢记家乡父老乡亲的重托,带去中原先进的教学理念,用一腔热血做教育,他们把一片大爱之心撒播在了伊吾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相信,伊吾的桃李园地一定会绽放出光彩夺目的朵朵奇葩。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谢 明

通讯员 赵东海 周 杨

编辑:陈盼超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