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我市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重点抓好“四优四化”,这其中就包括发展优质小麦。各级农业科技部门通过技术支撑,助力优质小麦生产。
在西华县清河驿乡万亩优质高效小麦示范基地,尽管今年遭遇疫情、倒春寒和后期干旱等不利因素,但是通过专家初步测产,这里小麦的收成还算不错。
“今年对这个小麦的生产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个示范方能够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第一个就是示范方的选择的品种非常好,又在进行统一规模化的种植,另外一个在病虫害方面防治能够做到及时,在发生干旱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浇水。”周口农科院小麦所主任韩玉林说。
种粮大户荆棘承包有四百亩农田,种的全部是周麦36等优质小麦品种。从去年开始,这个万亩基地被列入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小麦专项,从种子选用到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都有了科学的方法。
“按照咱们“四优四化”的方案严格执行,打了三遍,浇了三遍水,从现在来看这个麦子的长势产量应该是丰收在望。基本上是丰收了,大家都得到实惠。”西华县清河驿乡种粮大户荆棘说。
据了解,“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小麦专项是由河南省农科院牵头,联合各市、县农业科研单位共同开展的针对优质小麦实现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一项行动,旨在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生产,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主要是紧紧抓住生产标准化这个环节,通过我们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特点,我们集中配套了不同区域的绿色高效的生产技术,我们来确保我们品种的优势最大的发挥,确保我们产品的质量满足我们企业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还注意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使农民不仅要增产,而且还要增收。”河南省“四优四化”小麦专项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所博士李向东说。
此外,在专家看来,小麦要实现优质优价,最后的机收也很关键,否则很有可能前功尽弃。
“一定要及时的收获,颗粒归仓,防止比如说下雨造成的发芽等等造成产量的损失,第二个,在我们河南省今年优质小麦面积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单品种单收,保证品质的一致性,这样的话能够卖个好价钱,混收的话会影响面粉企业的收购,影响农民的效益。”李向东说。
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闫巍
责编 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