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基础。我市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坚持把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初夏时节,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绿浪翻滚,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郸城县益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培康说:“70亩一眼井,30米一个出水口,浇水比较方便了,排水也比较方便,旱涝保丰收。”
此外,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自动化灌溉、气象观测等设备也一应俱全。
郸城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副站长孙艳说:“这一台是孢子培养统计分析系统,可以捕捉到空气间的病菌孢子,提前知道病菌孢子发生情况,可以提早做到预防。”
郸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凤宇说:“我们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基本完成了9.5万亩的建设任务,粮食生产条件得到了有效地提升。每亩每年多增产粮食200公斤左右。”
今年以来,郸城、商水、淮阳三县区整合资金1.5亿,建设了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将自动喷灌、智慧农业、良种繁育、病虫防控、水肥一体、三产融合、休闲旅游等现代农业元素融入其中,探索了“高标准农田 农业规模经营”、“高标准农田 三产融合”、“高标准农田 农业科技试点”、“高标准农田 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谢长伟说:“周口有五个方面做得非常好,第一个是认识到位。第二个是领导重视,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包括到农业农村部门,全力以赴投入了很多的精力。第三个是舍得投入,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第四个是严格标准,质量非常好。第五个是监管并重,在规划的同时,建设的同时已经把管理纳入统一布局了,这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经验,值得借鉴的典型。”

截止4月底,全市2019年度73万亩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共新打机井9278眼,疏浚沟渠494千米,修建桥涵2200座,硬化道路556千米,输配电线路4070千米,预计每年可新增粮食1.5亿斤。
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华说:“十二五以来,我们全市共建高标准农田726万多亩,有效提高了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原来高标准农田项目由多个部门分头实施,建设主体不一,投入标准较低,后期管护不到位等原因,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绿色开发”原则,编制了《周口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计划到2025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亩均投资3000元以上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100万亩以上,着力把周口1000多万亩农田打造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方便实用、群众满意的高标准农田。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王振伟 张亮
编辑: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