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网讯:眼下,我市小麦已陆续进入抽穗杨花期,也是多种病虫害进入混合发生危害的高峰期,更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据省市专家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呈偏重发生态势,如不及时防控,将严重影响今年小麦产量。
据农业部门调查,由于今年春季气温较往年偏高,加上近期降雨偏多,田间湿度增大,为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我市农业部门正在通过多种形式强化防控宣传,使广大麦农了解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的危害,及早进行统防统治。专家指出,对于小麦赤霉病,重在科学预防。
周口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农技推广研究员张东良介绍说:“小麦赤霉病是我市小麦生产常发重发的重大病害,一般发生年减产10%~20%,大流行年损失高达40%以上,甚至绝收。同时,感染赤霉病的小麦籽粒含有一种呕吐毒素,对人和动物有很强毒性,病粒超标后人畜无法食用,且不能做商品粮收购。”
专家表示,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必须做到齐穗至杨花初期喷药预防。预防可选用氰烯·戌唑醇、氰烯·己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丙唑・戊唑醇等有效药剂,任选一种,每亩加水30公斤,按说明书要求的剂量对准麦穗喷匀打透。若喷药后3-6小时之内遇雨,雨停后要进行补喷,如有连阴雨,隔5-7天要进行第二次喷防,要注意轮换用药。
据介绍,小麦条锈病具有传播速度快、监测难度大、损失严重等特点,为此,全市农业部门将集中力量进行大面积普查,加强条锈病监测防控力度,在发病区域开展专业化应急防控,防止条锈病大面积爆发危害。“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秆和穗部,小麦叶片感病后从侵染点向四周扩展形成单个的夏孢子堆,呈鲜黄色。该病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可减产20%~30%,重发年份可减产40%以上,甚至绝收。在防治上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成功经验,及时封锁扑灭发病中心,将其消灭在点片、初发阶段,阻止其扩散蔓延。防治方法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三唑酮、醚菌酯等有效药剂。”张东良介绍说。
专家提醒:广大麦农要抓住当前的关键时期,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如果遇到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可采取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优质叶面肥等混合喷雾,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危害,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王玉新
责编 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