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网讯 太康县独塘乡杨庄行政村95岁的刘国勋老人,在战争年代先后荣获过解放东北纪念勋章、华北解放八一勋章、人民功臣勋章,并荣立二等功,历经枪林弹雨,九死一生。由于在战争中造成耳聋,伤愈后他申请回老家务农,对自己的功绩隐瞒不宣。几十年来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被称为“张富清式的老革命”。
刘国勋虽年过九旬,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思路依然清晰。15岁那年,刘国勋父母离世,他为了活下去无奈踏上了逃荒要饭之路,在无意中,进入了阎锡山的部队当了兵,在当卫生员期间,他结识了一名共产党伤员,并在他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47年5月,刘国勋加入了杨得志将军领导的部队,此后就跟随部队南征北战。
“参加的战斗数不尽,头一个战斗就是解放石家庄,第二个大战斗就是新保安,傅作义起义,解放山西太原。西北五省的战斗呢,解放过西安,解放过平凉,解放过兰州,我在兰州战场上立过战功,发给我的有人民功臣纪念章,解放过银川,东北解放过锦州,小的战斗那多了。”刘国勋说。
1948年刘国勋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国后老人又随着部队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老人谈及激烈的战事,仿佛就在眼前。
“朝鲜战争参加了上甘岭,上甘岭战斗,敌人都把我们包围了,上面飞机轰炸着,地下坦克车攻着,我们一个营四百人,连长说冲啊,冲出去几个算几个,那时候我是卫生队的卫生员,我一看排长牺牲了,排长的手枪我就别腰里了,连长通讯员也牺牲了,我把连长通讯员的冲锋枪带往腰里一配,最后我们几百人冲出来六十多个人。”刘国勋动情的讲。
多年的战争生活带给刘国勋的除了勋章,还有伤痕。在刘国勋老人头上至今还有炮弹碎片没有取出;右腰曾经被子弹打穿过;由于炮弹和飞机的轰炸,造成了耳聋;左手食指关节处不能弯曲,也是在战斗中受伤留下的后遗症。
1952年,因耳聋不能继续参战,为避免给组织添麻烦,刘国勋申请复原返乡。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告别军旅,本色不改。刘国勋回乡后居功不自傲,对自己的功绩和获得的荣誉隐瞒不宣,同乡亲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地耕耘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小时候也都见过他的军功章,但是不知道军功章的含义,家里人也都知道他当过兵,但是他没有跟俺讲过他战斗的经历。”刘国勋孙子刘杰告诉记者。
刘国勋目前虽然家庭生活条件虽然一般,但他却很满足,无论走到哪里,刘国勋都用实际行动把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到哪里。
太康县独塘乡杨庄行政村村干部杨志立说:“刘国勋同志1952年退伍之后,在我们村里担任过民兵排长,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在此期间,工作积极负责,任劳任怨,我们村里人很服气,我们村里的人只知道他是一个老兵,但不知道他是一个战斗英雄,他不以自己的功劳炫耀自己,从来也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在太康县开展的“最美军人评选”活动中,刘国勋老人的事迹逐渐“浮出水面”,这让杨庄行政村这个小村庄顿时沸腾了,大家都来到老人家中,听老人讲述过去的事迹。面对荣誉,老人却看得很淡。
“我的老战友都牺牲了,现在我活到恁大的岁数,非常的满足。”刘国勋老人知足的说。
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王玉新 陈家辉 太康台
编辑: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