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近年来,周口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 “五城联创”,全市上下只争朝夕、大干快上,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发展环境日新月异,文明新风处处洋溢,百姓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位于周口市交通路西段的灰坑游园,曾经是一处废弃的煤灰坑, “创文”工作开展以来,当地办事处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昔日脏乱差的煤灰坑变成了如今景色优美的街头游园。市民苗长安高兴的说:“改造之后,环境好了,有花、有水,没事可以来这里休闲娱乐。”
文明之城,强在基础。围绕建设“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我市按照“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港促城” 的发展思路,借力“百城提质”,铁腕治理“两违”,强力提升城市品质,实现了周口中心城区质的飞跃。三年多来,周口城市建设提质工程投资达2000多亿,实施项目300多个。数十里沙颍河风光带芳容绽露,3600亩引黄调蓄湖蔚为壮观,7条水系治理全面推进,150座桥梁规划建设有序实施,沙颍河水上旅游风景独好,16000亩淮阳龙湖将与中心城区水系通航通游。周口“一带四林百园”惠及百姓,高速林带成为绿色屏障,2000亩生态植物园鸟语花香,6000亩绿色基地生趣盎然,5000亩森林公园风情各异,1200亩铁路公园温馨怀旧,100个街头游园清雅靓丽。一大批新建文化项目展现新的姿彩,绽放新的魅力,春风化雨,文化为城市培根铸魂。
退休干部焦银庭说:“ 市委市政府去年开始建街头游园,现在路也平了,路也宽了,草也绿了,环境非常优美,作为周口人,经常在这里散步,我也感到非常幸福,我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昔日臭坑塘,今日百花香,草绿环境美,市民心舒畅。”
文明之城,重在管理。全市上下同心同德,齐抓共管,一个全民齐参与、共创文明城的热潮在三川大地迅速形成。如今的周口,城市管理由“临时突击”转向“长效常态”,由“专项治理”转向“综合提升”,由“单一粗放”转向“高效精细”。走在周口大街小巷,优美靓丽的城市环境让人舒心,平安畅通的交通秩序让人顺心,干净整洁的市场环境让人放心。同时,公益广告、核心价值观、道德模范等宣传标牌清新美观、和谐融洽,各类媒体公益广告更是有声有色,有温度、有情怀。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如今的周口,处处充满文明的身影。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温暖全城。截止目前,周口各类志愿者协会23个,注册志愿服务队3704支,实名认证志愿者87万余名,发布志愿服务项目7506个,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点亮了文明之光,成为“文明周口”最靓丽的底色。志愿者葛瑶说:“我做志愿者五年了,为周口建设文明城市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我奉献,我快乐。”
文明之城,亮在特色。多年来,周口依托自身的群众基础、社会风尚、文化特点,不断做大做强文明创建优势,打造了闪光的特色品牌。通过开展“道德模范”、“周口好人”、“感动周口年度人物”、“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英模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催生出了一大批感动中国、光耀中原的道德模范,截至目前,我市涌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7人、河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人、“中国好人81人”、“河南好人46人”,李灵、李高峰、王梅荣等享誉全国。通过开展“中原文化大舞台” “周末公益剧场”“周口人讲周口故事”“广场文化活动”“民俗展演”“全民阅读”等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其中。享誉全国的公益文化品牌--“周末公益剧场”,十二年来,演出400多场,愉悦观众500多万人次,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荣获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最高奖“群星奖”。充分发挥了提升文明素质、以文化人的带动作用。
同时,我市还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体育生活,占地806亩的是体育中心“三场五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8个公共全民健身园布局合理,800多套全民健身器材散布在居民社区、机关单位、绿地广场,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率达到百分之百,中心城区“15分钟健身圈”已成现实。
百舸争流千帆渡,三川竞放文明花。通过强基础、严管理、抓特色,周口全力创建文明城市,实现了脱胎换骨的美丽蝶变,全力兑现了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大干快上三五载,请君再看周口城”的庄严承诺。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文明和谐的新周口,正以全新的面貌,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周口诗篇。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张博越
责编 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