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县奉母镇:产改结硕果  饺子暖人心

2020-12-23 23:24:28 来源: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台讯 (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李俊杰 通讯员 胡铭)“我来搓面劲儿。”“我来擀皮儿。”“我来包饺子。”奉母镇七二村乡村大食堂里一派热闹景象,该村乡村振兴文艺宣传队的十余名妇女

本台讯  (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李俊杰 通讯员 胡铭)“我来搓面劲儿。”“我来擀皮儿。”“我来包饺子。”奉母镇七二村乡村大食堂里一派热闹景象,该村乡村振兴文艺宣传队的十余名妇女同志自告奋勇,争先在冬至节的饺子宴上“亮一手”。“冬至大如年”,这一天,家家都要吃顿饺子。“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乔金龙的诗歌也是在诉说冬至的风俗。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都是必不可少的。 

12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传递爱与温暖,奉母镇七里仓二村、营岗村开展了“情满冬至节,浓浓饺子情”主题活动,慰问空巢、高龄、独居老人,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冬日里的温暖。吃的是饺子宴,感受的是关爱情。像以往一样,大食堂的工作人员提前1天就开始洗萝卜、剁肉,头一天晚上和好了面,拌好了馅儿。乡村大食堂院子里,大家有说有笑,围在数平方米的巨大案板前,拿出了看家本领,分工协作,揉面、擀皮、包饺子,个个动作娴熟,包起饺子来麻利干练,不知不觉间,面前的盘子里就放满了饺子。这边包着饺子,另一边则开始烧水准备煮饺子。很快,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味的饺子,分享节日喜悦,一边憧憬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共谋七二发展。

“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今天中午能够吃上一碗香喷喷的饺子,我心里很激动,也很感动。乡村大食堂就是我的家,我以后要发挥自己的余热,为村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紧密团结在村集体周围,为发展村集体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何钦亮吃完饺子后激动的对记者说。

“我们号召行政村坚持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从而增强群众对村集体的归属感,不断传播正能量,促进乡村融合,营造一个相亲相爱、幸福和谐、经济发展、共建共享的新农村。”一旁的党委书记陈鹏向记者说,我们今天七里仓二村大食堂的红红火火,正是得益于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但村集体有了收入,更重要的是理顺了干群关系,凝聚了全村各方力量,一些在外经商的乡贤能人纷纷为乡村大食堂捐款捐物,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我常年在外务工,这次回来意外看到我们村竟有这样的乡村大食堂,并且老人们在这里开心的吃了两个多月饭了,我内心非常激动,这绝对是正能量,我也要为这个乡村大食堂做点贡献”前天刚为乡村大食堂捐了一头猪的打工仔何江民坚定的对记者说。

今天七里仓二村“三委”干部还把精心准备的饺子,送到在家里不能出门老弱病残的老人身边,让他们足不出户也吃到水饺,也感受到这浓浓的节日气氛和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另一个有集体分红的营岗村,为本村15名60岁以上的老党员、五保户送去手工饺子,并给他们送上节日的问候,让老人们在寒冷的冬日里,切实感受到来自集体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

残疾五保户庞爱平接过饺子,激动的说:“饺子对别人说虽很平常,但今天对我很重要,很贵重,更有味道,我感到很满足,也很幸福,共产党的干部就是我最亲最近的人!”随着奉母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逐渐拉开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序幕,今后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越来越高。

责编 锦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