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所以执著

2020-11-25 14:26:28 来源: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通讯员吴建成 邵佩佩倒立、空翻、柔术、绳操……一系列的杂技动作几乎每天都在这高大的排练厅内上演。这里有着一群热爱杂技、向往舞台的少年,也有追梦多年的余家杂技传承人、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校长余帅

通讯员吴建成 邵佩佩

倒立、空翻、柔术、绳操……一系列的杂技动作几乎每天都在这高大的排练厅内上演。这里有着一群热爱杂技、向往舞台的少年,也有追梦多年的余家杂技传承人、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校长余帅。

因为热爱,所以执著。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满满的故事。

2020年11月18日,旭日东升,晨风习习,豫东平原一派生机盎然。项城市杂技学校排练厅里,孩子们在一曲欢快的歌舞声中,开始了一天快乐的学习生活。

从“0”到“8+1基地”

河南项城余家杂技到目前已有240多年的历史,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58岁的余帅是余家杂技的第12代传承人。

余家杂技缘何经久不衰?记者深入豫东小县一探究竟。

余家杂技发展至今,在中国杂技的历史舞台上,坚持传承、发展、创新之路,把杂技艺术与舞美设计、灯光烟火、舞台剧目巧妙结合,不仅为中国杂技的传承做出了贡献,也成为促进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块金字招牌。

该校校长余帅回忆道:“1983年6月,我们余氏兄弟姐妹筹集资金,在1983年11月,成立了项城市越野杂技马戏团。”

一个小小的民营杂技团,发展到如今拥有一所杂技艺术学校和8个演出团体,副校长赖明明打开话匣子:“余家杂技是一路拼过来的!”

1987年,赖明明21岁,是个乐器手,经过老师推荐来到了余帅的杂技团,当时就为了混口饭吃,这一“混”就是30多年。“我刚到杂技团,跟随杂技团到了甘肃天水市,开始了演艺的第一步,在甘肃去了四个县城,一张票也没卖出去。怎么办?大家一合计,辗转到了四川省,演出情况有所好转,这时候可以填饱肚子了。”

此时,余帅陷入沉思,他向我们讲述道,1988年春节,杂技团的全体人员没钱回家过年,在四川乐山市过的春节,此时团里的收入拮据,这一年一直在四川成都周边演出。杂技团咬牙坚持,直到1989年的春节才渐渐好转,杂技团又辗转四川省广汉市、中江市、三台市演出。这一年,项城市越野杂技团由一个团拓展为两个演出团队。”

1990年是杂技团的转折点,在四川绵竹生意火爆,他们赚取了是人生的“第一桶金”,为了奖励杂技团的演职人员,余帅包飞机带他们回家探亲,此时,杂技团由两个团体变成了四个团体。
之后,他们离开四川,先后到了广东、福建、浙江、湖北、湖南等地演出。在浙江温州的一个小镇上连续演出40多天340多场。时光到了2000年,项城余家杂家迅速蝶变为八个演出团体,多次在国内大型比赛中绽放异彩,同时捧回了“河南省杂技教育基地”荣誉称号和“中国杂技之乡”金字招牌。

建一所杂技艺术学校

在那个精神匮乏的年代,杂技团的演出丰富了百姓的生活,杂技也成就了余帅。

当时,杂技的传承全靠一团带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让中国杂技更好的传承,2005年,窗体顶端

2005年,余帅兄妹投资4000多万元成立了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走出了一条“以团养校、以校促团、团校互补”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学生在这里学习免除一切费用,并给予生活费用。不少原本生活贫困的孩子在这里学有所成,演绎出幸福人生。

窗体底端

提起建杂技艺术学校的初衷,余帅满脸骄傲:“2000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杂技家协会年会,一位领导在会上要求,要把杂技艺术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不能让国粹流失。此时,建立一所杂技艺术学校的种子,在我心里慢慢发芽。”

在项城市杂技学校,见到了一群有舞台梦想的孩子们。他们最大16岁,最小的6岁。在练功房里,16岁的小姑娘陈直家住项城市高寺镇的,她微笑着告诉我们:“是杂技学校圆了她的舞台梦,我现在已经是这里的主要演员啦。”

休息间隙,来自河南安阳的梁佳媛、梁佳豪姐弟俩跑到我们跟前,开心的像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诉说着他们的对杂技艺术喜悦。

还有11岁的王欣,来自郑州二七区,家庭条件宽裕的王欣从小就喜欢杂技艺术,开明的父母支持她的梦想,六岁就来到了项城市杂技学校学习,王欣觉得梦想离她越来越近:“在这里快乐学习,快乐练功,不知不觉中,成就艺术梦想。”

在项城杂技艺术学校成长起来的黄太平感慨颇多。他来自项城市贾岭镇,家庭贫寒,黄奶奶为了让孩子们有一技之长,2005年,黄太平来到了杂技学校,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他苦练本领,很快走上演出大舞台;紧接着,他动员二弟黄乾坤、三弟黄和平也来到了杂技学校学习。

种子破土而出之前,总要忍受苦难。黄家三兄弟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破茧成蝶。在学校排练的保留节目“空中大飞人”担纲主角。只见他们紧握秋千,纵身飞跃,在空中旋转720度,靠着过硬的技术,远飞13米的距离,与迎面而来的杂技演员,轻盈、绚烂、惊艳,完美对接,演绎一部“空中飞人”惊险剧目。

如今,项城市杂技学校里校史馆里,《中国杂技之乡》《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挂满了一面墙。

越来越多的项城杂技人走向世界,粤港澳大湾区首届艺术节《高拐》表演、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2020年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河南省第五届杂技“百戏奖”金奖等一连串的荣誉接踵而来。

目前,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已成功为社会输送1000多名杂技演艺人才,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杂技学校。

余家杂技为啥这么火?

在一个远古的羽人部落,百鸟献出彩羽,编织成百鸟衣,在崖壁上自由翱翔,柔情万种的霓裳羽衣魂归太阳……蹬技、柔术、转碟等经典杂技艺术与柔美灯光、中原文化等巧妙结合,精彩纷呈。这是余家杂技《霓裳羽衣》中的一个片段。

从最初群众眼中的“杂耍”到登上舞台的艺术精华,再到如今在家门口举办艺术节,在项城人的心里,杂技承载了他们建设家乡的美好梦想。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们凭借最优秀的杂技艺术占领国内国际市场。现在和将来,我们要提高艺术境界,传播杂技文化。”余帅说。

杂技的发展要靠不断创新。余帅不仅在道具、服装、乐队等方面改革创新,还在节目舞美的设计包装上下足功夫。余家拿手绝活“上刀山”“过火海”“高空翻滚”等高难度节目,在保持传统杂技惊险、刺激风格基础上,又增添了时尚、奇妙元素,具备了“险、奇、巧、美”的艺术特色,让观众耳目一新。

窗体顶端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们凭借最优秀的杂技艺术占领国内国际市场。现在和将来,我们要提高艺术境界,传播杂技文化。”余帅说。

杂技的发展要靠不断创新。余帅不仅在道具、服装、乐队等方面改革创新,还在节目舞美的设计包装上下足功夫。余家拿手绝活“上刀山”“过火海”“高空翻滚”等高难度节目,在保持传统杂技惊险、刺激风格基础上,又增添了时尚、奇妙元素,具备了“险、奇、巧、美”的艺术特色,让观众耳目一新。

2013年,余帅大胆突破,将《天鹅湖》这一作品改编成杂技《肩上芭蕾》,让杂技演员在肩上跳起了芭蕾舞。这一节目在俄罗斯成功演出后,该国艺术家大呼“不可思议”。

余帅还把杂技融入主题晚会和情景剧中,并把高科技应用其中。杂技+3D+故事情节正成为余家杂技新的内容,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不断涌现。

童话杂技剧《欢乐家园》《猴剧场》以高超的杂技技术和无台词表演,讲述了保护地球的故事。为增强节目的观赏性,近景魔术也渗透穿插剧中。目前,这些剧目已在国内外演出,艺术效果和经济效益都很好。

窗体底端

近年来,中外合作交流方兴未艾,让余家杂技有了深层次的发展,他们邀请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外演员来项城演出,更是让余家杂技璀璨耀眼。

创新之路,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从未止步。

不仅如此,余帅在钻研杂技的同时,也不忘回馈家乡的父老乡亲,大兴教育扶贫,只要是家庭条件困难,热爱艺术表演的孩子,免除一切学杂费用,让孩子在学校里快乐学习。建校15年间,共为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高层次杂技艺术人才。

坚持长年“送艺下乡”为百姓演岀,充实群众基层文化生活;贴近百姓生活,为家乡秣陵镇修路、修建村室,几年来,他作为乡贤会会长,主动为家乡捐款捐物达100多万元,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余家杂技艺术像云端流淌的音符,绚丽多姿,异彩绽放。

责编 锦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