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网讯 在疫情防控期间,河南项城市贾岭镇大刘行政村扶贫车间经理田爱丽,坚持疫情防控和群众脱贫工作相结合,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藤编生产,帮助村里提前完成全村贫困户整体脱贫计划,体现了一位农民企业家在疫情国难面前的家国情怀。
田爱丽今年52岁,2002年开始在浙江、唐山等地从事建筑防水施工。2016年在一次返乡时了解到,身处贫困行政村的大刘村,还有一部分群众仍然没有脱贫时,开始萌发了返乡创业扶贫的念头。为了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她毅然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建筑防水事业,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她在市场考察中发现,藤编沙发、藤编桌椅、藤编茶几、藤编床等休闲产品,既有市场潜力又简单好学,是一项适合当地生产的好致富项目,于是她便很快在村里投资35万元,建起了一个54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
车间建成后,田爱丽又马不停蹄去浙江购买了藤编生产材料,并把40户贫困户安排到扶贫车间当工人。为了解决藤编中技术难题,她又从外地请来了藤编师傅,手把手教村民如何编织桌、椅、沙发等。看到工人们编织的产品销售出去,贫困户们领到工资时,田爱丽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近年来,她每年都要安排四十个贫困人员进车间就业,为全村贫困户每年增加收入60余万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在抓好藤编生产的同时,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由原来的集体统一上班改为分班轮流上岗,人员密度在四米以上,减少人员接触,避免引起交差感染。在上班时她首先对员工进行测量体温,然后消毒后再入车间,员工下班离开车间后,她再次对车间全部进行一遍消毒处理,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安全。
今年68岁的贫困户冯焕,丈夫早年去世,她在村里扶贫车间上班后,每年收入3万元左右,并实现了脱贫。今年疫情发生后,她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坚持轮流进车间干活,每天收入80余元,满足了家庭生活开支并有余剩。她说:“疫情发生以来,像我这么大的老人,我们仍然足不出村便能挣到工资,真该谢谢田总给我们找了这么好的致富门路。”
田爱丽作为一名农民企业家,在疫情防控期间,继续把脱贫攻坚当作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仅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好评,还受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
目前,大刘行政村在企业带动下,已有35户119人靠藤编顺利脱贫。
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谢 明
通讯员 黄国赞
责编 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