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陈家辉 通讯员 任治森 王青俊)8月24日,大河网以《太康籍烈士卢子亭70年前云南剿匪牺牲,退伍兵任治森帮其寻亲》为题,报道了70年前,太康籍烈士卢子亭在云南剿匪中壮烈牺牲,太康籍退伍兵任治森帮其寻找亲人的情况。报道刊发后,太康县好人协会志愿者积极在网上转发、扩散,并根据任治森提供的极少的线索,多方奔走、查询,最终在该县杨庙乡卢庄村帮烈士卢子亭找到了亲人。
新闻回放:退伍兵帮烈士找亲人
今年8月13日,在云南建投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工作的冯趁心和公司员工一起,在云南博尚烈士纪念陵园瞻仰先烈士纪念碑、祭扫宣誓时,细心的她发现,9名河南籍烈士中,卢子亭和刘国的墓碑籍贯被写错了。其中卢子亭的籍贯写成了“河南泰康”,而刘国烈士则写成了“河南林英县”。
随后,冯趁心把两名烈士的墓碑拍照发在了云南周口老乡微信群,向老乡求助。“我愿意和所在的临翔区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尽快帮烈士把错误的籍贯改过来。”云南周口老乡微信群主管任治森说。随后,他在区委书记信箱里进行了留言。8月21日,博尚镇政府把烈士烈士卢子亭和刘国的错误籍贯更改过来,并重新刻了两块墓碑进行安放。
两名烈士的籍贯改过来后,任治森开始着手帮助卢子亭寻找亲人。10多天来,他多次联系太康县志办、党史办的工作人员,请求帮助查阅资料。可是,由于卢姓在太康是大姓,加上卢子亭烈士记载信息相对模糊,始终无果。无奈,任治森只好向家乡媒体求助。“卢子亭烈士牺牲70年了,我们要尽量找,即便找不到,也让家乡的父老乡亲知道有一位好乡贤在云南临沧牺牲,学习他的革命事迹继承先辈遗志,为家乡的发展进步做出努力。”任治森说。
进展:志愿者一天时间帮烈士找到亲人
8月25日,该报道在大河网刊发后,迅速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
云南周口老乡群积极转发报道,并不断提供相关线索。其中来自五里口的卢浩、卢威兄弟俩还专门往老家五里口打电话,委托亲友协助查询。
看到报道后,太康县好人协会志愿者郑雪艳和陶宇飞积极与转楼、五里口和朱口等地的有关部门联系,25日上午,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她们最终联系上杨庙乡卢庄村村民卢钦松。“我听长辈说过,几十年前,俺有个二爷在参军后没有了音讯。”卢钦松对郑雪艳说。
在卢钦松的带领下,郑雪艳和陶宇飞在卢庄村见到了卢子亭三弟的孙子卢钦功。卢钦功今年60多岁。“俺爷弟兄4个,卢子亭是我‘二爷’,在家排行老二。”卢钦功说。
“这就是卢子亭曾经住过的院子。”在卢庄村西头,89岁的卢钦民用手指着一个破旧院子说,卢子亭小名叫“卢栓”,兄弟4人,“‘栓爷’比我大10岁,按辈分,我应喊他‘二爷’。”卢钦民回忆说,“栓爷”20多岁参军,参军时已结婚,参军后再也没有回家过,“二奶奶”(指卢子亭的妻子)在家等了“栓爷”一年就走了。“由于‘栓爷’结婚没不久就参军走了,所以‘二奶奶’也没有给他留下后人。”卢钦民叹息说。
卢庄村村干部卢万里说,几十年来,其家人也一直在寻找卢子亭的下落,“这么多年,我们也不知道发了不少寻人启事,但始终没有结果。”卢万里说。
太康好人协会志愿者帮烈士卢子亭找到亲人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云南。“家乡的志愿者太给力了,一天时间就传来捷报。”获悉烈士亲人找到的消息后,烈士发现者来自大许寨的冯趁心激动的说道。
“‘二爷’找到了,我们心事总算了了。”凝视着郑雪艳和陶宇飞渐渐远去的车影,卢钦功自言自语地说,“明年清明节,我们就可以到云南给‘二爷’扫墓去了。”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