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近日,沈丘县槐店镇回民中学的操场上,鼓声隆隆,锣镲铿锵。狮子、麒麟、独角虎“三头瑞兽”一个个动作利落、活灵活现,引得课间休息的学生们成群结队赶来观看。
眼前的表演并不是专业的演出,而是回民中学文狮舞社团的日常训练。狮子道具下都是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尽管他们接触这项技艺仅两年左右,但移、闪、腾、挪之间已初具神韵。
槐店文狮子,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源于西域的“五方狮子舞”,后传入沈丘,至今已传承了700多年。整个表演以雌狮为主,突出母狮的温驯神态,如狮子出生、搔痒、吞绣球等,其情节富于生活化,故称它为“文狮子”。
图片中正在教学的是回民中学的校长李淼,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槐店文狮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该项目的第26代传人。
李淼出生在“文狮子”世家,受父辈的影响,自小就练习舞狮,对文狮舞这项技艺有着特殊的情感。但随着时间飞驰,当年一同训练的玩伴迫于生计都基本选择了放弃,这让李淼深深的认识到技艺传承的重要性。2011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鼓励非遗项目在学校中教育传承,这让之后担任校长的李淼心中有了底。
原来传统的道具十分笨重,足有80多斤,经过近年来的改良,已减轻到三四十斤,但这对于十二三岁正在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想舞起来不太现实。针对这种情况,沈丘县槐店回族镇文狮舞协会知道后,特意找人用新型材料定做了一套按比例缩小的舞狮道具,免费赠予回民中学,一个仅有七八斤重。
在李淼的指导下,孩子们扮演的小狮子挠痒、摆尾、回转、跳跃,时而卖萌,时而威猛,把狮子的神韵表现得栩栩如生。
据了解,回民中学文狮舞社团自2018年3月开设以来,已经培养了三批学生,130多人。
采写: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高留生 沈丘台 郭红甫 吕小歌
责编 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