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网讯:一张桌子、一份表格、一支笔、一个体温计、两三个工作人员构成了疫情防控下沈丘县付井镇洼李村设立的服务站,在服务站上总能看到一个村民眼中的“外乡人”,但他却把洼李当做故乡,把洼李的乡邻当做一位亲人,积极投身和坚守在洼李的抗“疫”一线,当地人亲切的称呼他为“小王书记”。
群众口中所说的“小王书记”,就是沈丘县财政局派驻沈丘县付井镇洼李村第一书记王涵誉,他每天都会通过喇叭反复向村民们讲解防疫知识,组织村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县防指发布的防控部署,发动群众共同来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形势严峻,舍小家为大家
大年初二,正值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危急关头,王涵誉接到通知后,立即驱车四个小时赶回驻村工作岗位,村书记看到气喘吁吁的他后,立马问道,王书记,您怎么过来了,您家离的那么远也不在家多团聚几天。王涵誉喘了口气笑着说:“这次疫情来势汹汹,特别严重,我是洼李的一份子,当然要和大家站在一起、并肩作战。”
到村后他立马召集村“两委”,召开疫情防控形势分析和部署会,要求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发动群众,建立群众组织,推动全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该村组织24名党员自愿捐款4000多元,并建立村级疫情防控志愿队伍3个,志愿者有17人,逐步营造出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防控意识,筑牢了疫情防控大堤。
“爸爸,你咋还不回来?怪兽还没有打跑吗?我想你了!”2月10日,冷风呼呼的刮着,已经在防控卡点连续值班15天的王涵誉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王涵誉顿了一下,说:“爸爸也想你呀!不要急,等爸爸捉住怪兽就回去了。”
关键时刻,战疫绝不缺席
“今年的大年初二,我就在村口看到了小王书记。拿着喇叭,让大家别出门聚餐,还号召我们戴口罩。” 家住洼李村西头的一位群众说起今年他眼中的怪事:“后面接着每天都能看到王书记在设立的疫情防控值班点工作,路口风特别的大,就端着一桶方便面,看着就冷。我觉得心里很难受的,就喊他到家里吃饭。谁知道他说好意心领了,不聚餐是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他应该带头遵守。刚开始我还不理解,觉得他看不起人。后来,村里广播也一直宣传,不聚餐不乱跑戴口罩,加上王书记成天吆喝,这才知道这次新冠肺炎传染力这么强,大家都得做好防护。”
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村口卡点、微信群里、大喇叭里、街头巷尾……处处都能看到驻村书记熟悉又忙碌的身影,他身先士卒做排查,挨家挨户讲政策,用“硬核”担当鼓舞了村“两委”干部的防疫信心,也不断赢得了父老乡亲的信赖和支持。
日夜坚守,誓保一方平安
“要想打赢阻击战,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是关键。在严格落实防疫工作宣传和执行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不要过度引起恐慌情绪”这是王涵誉在同村干部们交流时经常说的一句话。该村有机整合驻村队伍、村“两委干部”和志愿服务队伍多股力量,多措并举筑牢抗疫防线。
一是严格排查,认真登记。逐家逐户进行排查、登记外出返乡人员,特别关注武汉返乡人员,提醒武汉返乡人员不外出,随时关注身体状况。二是把控交通,加强防范。志愿服务队在村交通各主干道出入口进行轮流设点排查,严禁人员随意流动,控制亲友走访,对外来人员及时进行上报及监督。三是宣传教育,提升意识。为了做好防疫工作的宣传,王涵誉想出了很多办法,通过村里广播宣传疫情知识、村小组微信群转发防病毒措施、党员分包分片发放宣传手册等措施,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通过耐心细致地宣传和引导,村民们的防疫意识越来越强,家家户户基本都能做到自觉在家隔离,村里的街道上也很少出现串门的村民,那些必须外出办事的村民也都自觉戴上了口罩。
“疫情并不可怕,关键得让村里人清楚疫情的紧迫性,了解如何预防病毒传播,做到人人共防。我们将继续坚持开展防疫各项工作,力争打赢疫情战”王涵誉说道。据悉,目前洼李村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全村群众情绪稳定,形势可控,至今无一例疫情病例发生。
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谢 明
通讯员 文 冲
责编 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