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荣誉是大家的,对我而言是一种激励,是一种鞭策,更是责任和担当,在乡村振兴中,我把它当成一面旗帜,激励我砥砺前行。”前不久被评选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周口市淮阳区白楼镇党委书记徐勇,面对荣誉他理思路、做规划、找方法,勇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淮阳区白楼镇劳楼村脱贫户陈丽是徐勇的责任帮扶对象,早上安排完镇里的工作,他就赶往陈丽家,陈丽三个孩子的学习是他的牵挂。
陈丽的丈夫5年前因病去世,撇下三个女儿和80多岁的老母。在帮他们脱贫之后,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对他们进行精准帮扶?徐勇把三个孩子学习作为帮扶的重点。陈丽的三个女儿,其中两个在市里读中专、一个读初中。除了送钱送物,徐勇还经常与老师联系,关注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成绩。三个孩子成人成才是这个家庭的希望所在,也是帮扶的关键所在。
徐勇说:“就这个家庭,她的希望就在这三个孩子身上,三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了,这个家庭就有希望,振兴就有希望。”
陈丽说:“徐书记在百忙之中对俺家的关心和照顾,俺永远不会忘记。我对孩子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希望孩子能上学,这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在白楼镇工作不到两年时间里,徐勇走遍了全镇23个村2588户贫困户,为精准帮扶想办法、找路子。目前,他谋划的110个食用菌大棚建设项目已建成落地,11个村建设了食用菌生产基地,12个村引进或建设了加工车间。他说,乡村振兴没有尽头,只能精心谋划,认真去做,才能把帮扶工作做到百姓心里去。只有对每个村、每一户都精准施策,每一个人都振兴了,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乡村振兴。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张峰 淮阳台 范鹏飞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