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出实招 协同发力护蓝天

2025-11-17 09:25:15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报记者 陈小平 石可欣“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近一段时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审议相关报告、

本报记者 陈小平 石可欣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近一段时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审议相关报告、组织人大代表进行集中视察、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开展“中原环保世纪行”等一系列监督活动,打出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组合拳,以实际行动推动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为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注入强劲动能。

监督组合拳发力

织密治污责任网

“此次代表集中视察是系列监督活动的关键一环,核心是看成效、找症结、谋对策,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质增效。”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按照部署,今年10月底和11月中旬,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及专家学者分两组,赴安阳、鹤壁、商丘、周口等4个省辖市开展集中视察。活动中,视察组聚焦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加强面源污染管控,深化重点行业污染减排,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完善制度机制等重点,进行“解剖麻雀”式监督,共同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落地落细。

几乎同步开展的2025年“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以“守护中原青绿,共绘蔚蓝天空”为主题,组织中央驻豫媒体、省内主流媒体及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许昌、漯河、新乡、焦作等地,开展监督调研与宣传报道。记者们通过明察暗访,记录各地大气污染防治的成效与困境,引导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并倒逼问题整改。

“人大监督的生命力在于‘长牙带电’,更在于推动问题解决。”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监督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收集的意见建议将进行认真梳理。在即将召开的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还将审议相关报告、开展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情况专题询问及满意度测评,推动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压实责任,共同筑牢蓝天保卫战的责任防线。

一线实践作答

筑牢减排硬支撑

从传统企业的绿色蝶变到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领跑,再到物流枢纽的绿色化转型……在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和“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中,各地的生动实践勾勒出中原大地绿色发展的鲜活画面。

在安阳,河南利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焦炉煤气“以气代粮”生产无水乙醇,年额外吸收二氧化碳约5万吨,实现环保与效益双赢。

在鹤壁,鹤淇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管带机运输燃煤,年替代汽车运输5.45万辆次,大幅减少移动源污染。

在焦作,龙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累计投入超2亿元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年减排208吨,减排率达68.65%。

在许昌,旺能环保有限公司利用AI优化运行参数,日处理垃圾2250吨,年减少飞灰约1万吨。

在新乡,河南孟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通过多项优惠措施,推动清洁运输比例从不足40%提升至95%。

在漯河,漯河港航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全封闭防污染环保厂房用于散货业务,减少环境污染……

“这些实践展现了各地从被动减排到主动创绿的观念变革和实践升级,为破解污染防治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本。”省人大环资委相关负责人评价。

靶向破解难题

凝聚共治向心力

“在监督中我们发现,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的‘三重’问题仍然突出,企业转型改造成本高、动力不足等困境,亟待系统性破解。”结合实地视察,人大代表与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大气污染防治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同向发力、同题共答。

“要深化科技赋能,搭建环保技术与人才对接平台;要强化差异化污染管控,避免‘一刀切’。”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李海燕建议,国家与省级层面要加大支持力度,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政策与资金倾斜。

省人大代表李洁从产业结构调整系统化、企业污染治理精细化等五个维度支招,建议邀请重点企业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分析研判,调动企业自主减排积极性。

省人大代表张瑞芹呼吁,加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绿色转型,同时以电子烟花替代传统产品,科学管控烟花爆竹带来的污染。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必须扛稳的重大政治责任。”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发挥人大职能作用,通过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共同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引导群众自觉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者、推动者,为建设美丽河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