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新疆哈密市伊吾县盐池镇卫生院的诊室里,维吾尔族老人阿依古丽接过河南援疆医生递来的中药汤剂,喝下后连连点头。
这剂融合了中原中医智慧与边疆地域特色的药方,不仅缓解了老人的病痛,更成为河南医疗援疆“精准施策、靶向帮扶”的生动缩影。
从组建医疗队送诊上门,到搭建远程诊疗平台联通豫哈;从培育本地医护人才,到推动药品供应链升级,河南以“医疗援疆”为笔,用一剂剂“中原良方”,在天山脚下绘就各族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的民生图景。
小针刀里的“中原医技”
秋日的巴里坤草原,风里已带着凉意,湖滨生态园广场上却暖流涌动。
9月13日,“国医文化润边疆民族同心筑健康”中医药服务与文化交流活动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正式启动,一场跨越2500公里的“中医之约”如期而至。
“我的颈椎和腰椎有时不舒服,河南专家给我扎了几针,感觉舒服多了,还开了中药让我调理。”巴里坤居民马江告诉记者。
另一位巴里坤居民杨璐的手上有一处10多年的腱鞘囊肿,去过好多地方看病,医生都说要做手术。“这次碰见河南专家赵大夫,他用小针刀就帮我消除了囊肿。”杨璐难掩激动。
在义诊过程中,专家们不仅耐心解答健康问题,还积极普及中医药养生知识,让新疆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白衣执甲,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真情付出,他们更是民族团结的“连心桥”。语言或许不同,但爱与关怀无需翻译。一个微笑,一次成功的救治,就能让心与心紧紧相连。
接续不断的医疗支援
9月17日,“徐学功名医工作室”正式落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作为破解高层次医疗人才短缺、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精准举措,该工作室的落地将有助于红星医院对接国内顶尖中医资源、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
郑大一附院教授韩新巍、秦贵军,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副院长李素云,河南省骨科医院教授赵明宇,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许二平……越来越多的中原名医跨越山河,将优质医疗资源带到新疆。
2024年以来,河南聚焦受援地临床特色专科群建设,28家三甲医院与哈密11家医疗机构建立结对关系,28名援疆专家在哈密挂牌成立“名医工作室”,在骨科、介入治疗等特色专科领域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让哈密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河南知名专家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十四五”以来,河南累计选派援疆医疗专家747名,数量居19个援疆省份前列,开展新技术565项,填补当地空白211项,累计诊疗52.64万人次。
河南医疗援疆,带去的不仅是崭新的楼宇、先进的设备,更是一种“可延续”的健康希望,是“师带徒”般毫无保留的技术传递。
援疆,不是简单地“输血”,更要“造血”、造未来。当中原智慧借力援疆在东疆扎根,当健康有人守护、有技可依,医疗帮扶的价值清晰浮现。
这份跨越山河的援助,温暖的是身体,安顿的是人心,连接的是豫哈两地同频共振的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