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黄最怕烂场雨。最近一段时间,河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籽粒萌 动和穗发芽现象,遭遇十多年来最为严重的“烂场雨”。夏收遇雨,如何抢收小麦成为当务之 急。在这样的背景中,“上百台收割机无法下高速”备受关注。
近日,“百辆收割机滞留河南高速上五六天”的消息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引发舆论广泛 关注。对此,相关部门经现场调查并调阅相关视频资料核实后表示,5月22日从唐河收费站 下站的收割机运输车共计159辆,因部分车辆未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导致查验效率 不高,24辆收割机运输车集中下站并出现缓慢通行情况,其余135辆运输车均有序顺畅通 行。此后,当地收费站未再次出现车辆滞留、无法下高速等情况。
面对网络质疑,积极回应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惟其如此,才能厘清事情的来 龙去脉,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实际上,2022年个别地方就曾发生因联合收割机运输车辆超限,导致机手或驾驶员与 高速公路收费站工作人员发生纠纷的情况。《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做好2023 年〈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发放工作的函》中表示,为确保跨区作业转移安全高效 有序,各地农机化管理部门要与交通运输、公安交管等部门单位加强联系,对申领《作业 证》的机手和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加强《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及地方有关法规宣 贯,在依法合规运输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车辆。
发生在唐河收费站的一幕之所以引发关注,不仅仅在于少数收割机运输车因超限导致通 行缓慢,更在于接踵而至的阴雨天气放大了公众的焦虑。此事发生后,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 农业农村厅进一步优化“三夏”小麦跨区机收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措施,全力确保“三夏”小麦跨区机收运输车辆顺畅高效通行。与此同时,农业农村厅积极采取抢排田间积水、加强农机调 度等七大措施,抢抓时机、组织抢收。
在服务上做“加法”的同时,不妨考虑在管理上做“减法”。目前,豫中、豫北等地小麦即 将进入收割期。在联合收割机大规模“北上”的过程中,只有做好全方位的配套支持措施,才 能避免“掉链子”。此次事件因少数收割机证件不全而起,在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服 务保障的同时,亦有必要考虑一个问题——针对收割机跨区作业所需要准备的各种证件, 是否存在删繁就简、减证便民的空间?农时不等人,让更多收割机“轻装上路”,不失为提高 农机使用效率的务实之举。
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据河南气象局天气预报称,今天大范围降水收敛。6月13日 前除局部零星降雨外,全省主要麦区以多云和阴天为主,利于大面积机收作业。抓住有利天 气条件的窗口期,在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在组织协调上动脑筋,在科学管理上想办法,才能 最大限度消除阴雨天气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颗粒归仓,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