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芽发新声,四治探新路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深入台州市黄岩区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2025-10-09 16:09:0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2025年暑期,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律芽新声”实践队奔赴台州黄岩,深入乡村治理一线,对当地施行二十余年的“三化十二制”基层治理体系展开更深度的调研。在此之前,团队已完成前期政策梳理与多

2025年暑期,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律芽新声”实践队奔赴台州黄岩,深入乡村治理一线,对当地施行二十余年的“三化十二制”基层治理体系展开更深度的调研。在此之前,团队已完成前期政策梳理与多部门对接,一场聚焦“党建引领+法治赋能”的实地探究,就此拉开序幕。

一、研究目的和三化十二制基本介绍

这次调研以实地探查为主,通过参观黄岩区人民政府、黄岩区社会治理中心、黄岩区档案馆、北辰司法所等地,并采访相关人员,研究黄岩区三化十二制的运行逻辑和实践路径。

“三化十二制”是台州市黄岩区历经二十余年探索形成的村级治理框架,以“党的领导全面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民主监督常态化”为三大支柱,并细化为十二项具体制度,它是实现“村里事村里议、村里权村里督”的核心机制。该制度历经多次迭代更新,持续融入新治理需求,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调研经历

(一)小组成员在黄岩集合后,首先对我们调研的行程、所需要关注的问题等再次进行了梳理,进行出发前的最后一次准备。

在黄岩区人民政府

我们联系到了政府工作人员黄灿老师和张文哲老师,向他们采访了“三化十二制”在政府层面的运行机制。在这里我们主要询问了“这个制度是怎样从无到有”和“它是怎样从乡村向城市发展”的问题。得到的回答是这样:三化十二制并非一下子就诞生的,它首先是存在一个党对乡村治理的系统化需求,接着从这个需求出发,再结合黄岩区的社会特色,一步一步摸索而来。一开始它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政府发现城市需要这样一套系统化的治理模式。于是现在黄岩区的三化十二制有两套,一套更适合乡村治理,一套则更适应城市。

在区政府采访结束后,怀着对三化十二制发展历程的好奇,我们来到黄岩区档案馆。这里详细记录了“三化十二制” 从1998年的村级“民主意识日”提案,一步一步发展为系统完善的“三化十二制”治理模式的过程,其中党的领导在其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北辰司法所

司法所是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场所。我们来到北辰司法所采访了司法所所长王波,深入了解了“三化十二制”在基层的运行方法之一,那就是由调解员来对一些无需走诉讼程序的案件进行调解。我们也了解到,目前司法所为了提升专业性,会与律师进行合作,并且会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然而同时,司法所也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得到了两个司法所调解的真实案例。

在基层乡镇

最后,我们参观了沙埠镇、宁溪镇、山前村等乡镇的“三化十二制”实践。在沙埠镇,我们旁听了一场纠纷调解;在宁溪镇,我们采访了金牌调解员王阿瑞,对基层调解员的日常工作有了一定认识;在山前村,我们对它民主决议的特色进行了了解。

三、调研成果

调研发现,该模式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与显著成效:

1.  历史的演进性:它并非一蹴而就,其雏形可追溯至1998年的“民主意识日”提案,历经二十余年迭代完善,在党的持续领导下逐步发展成为一套成熟体系。

2.  灵活的应用性:模式成功实现了从乡村到城市的拓展与应用。黄岩区现已形成针对乡村和城市不同社会形态的两套适配方案,证明了其系统性的强大生命力。

3.  有效的实践性:在基层,尤其是司法调解领域,“三化十二制”展现出强大效能。通过专业调解员与律师协作的模式,高效化解了诸如“土地租赁纠纷”、“工伤损害赔偿”等复杂矛盾,将大量问题解决在诉讼之前,有效节约了社会司法成本,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

4.  深厚的民主性:模式深深植根于民主决策与群众参与。从山前村的“民主决议”特色到全方位的村务公开,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基层深耕,法治回响。此次黄岩之行,律芽新声实践队探寻了“三化十二制”这一基层治理样本背后的制度智慧与实践温度。从民主议事的细致规范到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每一处细节都诠释着法治精神与基层创新的完美融合。在党的智慧领导下,法治思维与治理实践在乡村落地生根,即便是在最基层的村落,也绽放出了善治的光芒,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律芽新声实践队愿以青年之眼观治理之变,以专业之学献务实之策,在探寻中国特色基层治理之道上,留下属于浙工大法律人的思考与足迹。

(作者:律芽新声小队)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