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文博讲解搭建起公众与文物间沟通的桥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文博讲解工作者——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副研究馆员穆乐。
从业二十余年,她始终牢记一个文博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积极探索,为周口文博事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博物馆是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学术耕耘的殿庭,怎样让文物活起来?怎样让文物走进每一个人心里?穆乐开始阅读大量资料,挖掘《宛丘之上--周口市博物馆基本陈列讲解词》、《陈楚漫步》等资料。
穆乐说:“到周口市关帝庙、民俗博物馆工作以前,我一直以为博物馆是个非常高冷的地方,是考古学家或历史学家做研究的场所。后来随着时间,我先后在周口市关帝庙民俗博物馆、市博物馆工作,始终把文博社教作为工作的重点,致力于文博讲解工作水平提升,我通过阅读大量资料,挖掘文物背后故事,针对不同人群准备不同类型的讲解词,在讲解过程中发现观众的兴趣点,调整讲解思路。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此外,她以扎实的业务本领、过硬的宣讲水平和优质的服务,承担了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所有大型公务接待及重要观摩活动,让有关领导和观众们深切感受周口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崭新的变化。
穆乐告诉记者:“在我看来一排排古香古色的建筑,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因为它们身上镌刻着故事,铭记着历史,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还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而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接触它们,了解它们并喜爱他们。而博物馆就是是免费的社会教育资源,是终身学习的地方,里面包含的内容多到一辈子都学习不完。”
心怀鸿鹄之志,深耕脚下热土,穆乐将文博二字融入生命,艰苦卓绝,执著探索,先后被评为“周口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市社科工作先进个人”、“周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优秀社科普及指导员”等荣誉,其主持参与周口社会科学调研课题连续6年被评为一等奖。
穆乐表示:“如今,我在非遗保护中心工作,我深知非遗是民族的文化印记,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乡村和一个街道社区的生活方式,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前提下, 我一定会在非遗知识的学习和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上下功夫,把我们周口的非遗保护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出成绩。”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璐 毛雨生
编辑:马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