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南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上下同心,攻坚克难,书写了精彩的脱贫攻坚答卷。
脱贫攻坚战打响八年来,河南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矢志不渝,砥砺奋进,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书写了出彩绚丽的脱贫攻坚“中原答卷”。
河南省委党校教授贺卫华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密部署和坚强领导下,河南上下同心,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在脱贫攻坚战中,河南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成立了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37名省级领导和15个省直单位联系53个省级贫困县,各市县分别建立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帮扶制度,形成“五级书记抓脱贫”的生动局面。累计选派驻村干部13.76万人,其中第一书记3.85万人,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的全覆盖。周口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驻村第一书记韩宇南2015年到任后,带领群众修路、发展特色种植,把一个涣散落后的贫困村变成了美丽宜居富裕村。
韩宇南说:“为了让乡亲们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实现我对乡亲们的承诺,前何不富不回税务,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群众实现长久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河南大力开展田园增收、养殖富民、旅游扶贫等产业扶贫“十大行动”,积极培育发展带贫主体,全省有1630个扶贫龙头企业、3820个扶贫车间参与带贫。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71.6万名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帮扶,实现增收脱贫。“三山一滩”是河南脱贫攻坚中的难中之难,为此,河南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了858个安置点,让贫困群众走出大山,有效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难题。2019年,卢氏县潘河乡两岔村的何洪亮从伏牛山深处,搬迁到了距县城4公里的兴贤里安置社区。
卢氏县兴贤里搬迁社区居民 贺红亮说:“原来小孩上学相当困难,要跑八九里地。现在学生上学,还有我就业,都在家门口可以实现,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河南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普遍实现,2016年至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734.9元增加到13252.5元,年均增长10.8%。河南各地相继探索出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扶贫车间带贫模式、“3+3”健康扶贫模式、宅基地复垦券筹资制度、特困群体“四集中”“五养”兜底模式等先进经验做法,有效破解了脱贫攻坚中的一个个瓶颈。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眼下,河南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兰考县张庄村,驻村工作队又帮助村里启动了幸福大讲堂,为富起来的村民讲传统文化,定制法律常识、开展电商技术培训,让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路。
兰考县张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庄艳斐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感觉我们就是这根针,串起了村里的家长里短和产业发展。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和你就有多亲。”
风雨兼程,初心不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斗“十四五”、迈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将书写出更多出彩新答卷!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张博越
编辑:陈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