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网讯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周口作为农业大市,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抓手,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不负春日,不误农时。眼下,春日的周口沃野千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良好。在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挖沟、修渠、建桥、组装现代化农业设备,大批工人正在忙着施工。
项目负责人韩凤宇告诉记者,2020年,郸城县要打造12万亩高标准农田,眼下正在建设中,2万亩的标准比以往的建设标准更高。
郸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韩凤宇告诉记者,这个两万亩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示范区,除国家每亩要求的一亩地投入1500元之外,我们县政府每亩地又拿出了1600元再投入,进一步提高农田建设的标准,这两万亩建成之后,我们灌溉设施齐全,所有现代化的灌溉设备应有尽有。
郸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柴建振告诉记者,建成之后最大的受益是农民,一是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二是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粮食的生产产量,据专家测算每亩地增长在20%左右。按照他们的设计工期是6个月,我们在一个月内把这个高标准的农田建好,不影响群众使用。
一边是施工建设忙,另一边是春管春耕忙。郸城县种粮大户于培康正在指挥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为小麦喷洒农药。他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河南农业,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投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日趋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为粮食丰产增产提供了坚实保障,更坚定了自己种好粮,多打粮的信心,今年又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新增托管土地20000亩。
郸城县种粮大户于培康告诉记者,70亩地一眼井,30米一个井口。我们农业局经常到我们田间地头讲一些农业技术,该打药该施肥,经常给我们讲,所以说我们有信心去承包土地,做好农业。
周口作为传统农区,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强有力的示范引领。市委、市政府引导商水、郸城、淮阳整合资金24670万元,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每县奖励1000万元,在商水、郸城、淮阳3个县(区)打造7万亩亩均3000元以上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以示范区为载体,聚集各类生产要素,着力在自动喷灌、智慧农业、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方面打造全市现代农业样板田。同时还将在完成2019年结转的67万亩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再打造68万亩高标准农田。
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华告诉记者,预计11月底前可全部建成,届时将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高质量农田。年节约水量4000万立方米;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经测算项目区年可增收粮食1.4亿斤,直接受益农户11万户,受益农业人口62万人,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1亿元以上。
如今,高标准农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2019年全市夏粮总产110.3亿斤,平均亩产突破1000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129斤,全市优质强筋小麦发展到150多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200万亩,优质花生180万亩,“三品一标”产品达到188个,一大批农字号高品质的“金字招牌”享誉全国。
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华:“我们始终要牢记总书记嘱托,自觉抗牢粮食生产的责任担当,认真落实好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擦亮周口粮食生产大市的名片,为国家粮食安全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王振伟 张亮
郸城台 谷峰
责编 锦勤